強詞有理:台灣製造談何容易

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中美對抗全面升級,全世界經濟都受到衝擊,在美國霸權威逼之下,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得不選邊站,其中以台灣的態度最積極,即使美國不出聲,它也自動投懷送抱,擺明立場「聯美抗中」。蔡英文甚至誇誇其談,聲稱要借助貿易戰機會吸引台商回流,以「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

空心蔡口氣無疑大得很,可惜說易行難。須知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台灣經濟也好不到哪裏去,貿易戰拖得愈久,對其衝擊愈大,「聯美抗中」不過是一廂情願,「台灣製造」更是癡人說夢。數字可以說明一切,去年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達一千三百八十四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則只有不足四百億美元,兩者完全不成比例,台灣每年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遠遠超過對全球貿易的順差總和,失去大陸市場將意味着甚麼,答案不問可知。

早前親綠營媒體報道,今年一至五月份台灣鳳梨外銷逾四萬噸,已超過去年全年的數量,更創下三十年新高。該媒體沾沾自喜,聲稱這是台灣農委會今年初以「國家隊」概念成立的農業產銷平台打出了亮眼的成績。但他們不敢說出口的事實是,台灣鳳梨九成七以上銷往中國大陸,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大陸市場,台灣鳳梨也好,其他農產品也罷,都只能「孤芳自賞」。君不見,近年台灣香蕉滯銷導致價格下跌,一眾政客紛紛在鏡頭前充當推銷員,並表演吃蕉絕技,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更推薦香蕉可以帶皮水煮,再蘸醬油、大蒜一起吃,成為一時笑談。

說到底,台灣市場不大,實力有限,根本沒本錢「聯美抗中」,更不可能以「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不久即到大陸推銷農產品,結果被綠營批評「賣台」,其實對台灣民眾而言,最重要是「貨出去人進來」,就算是「賣台」,也勝過天天將香蕉和鳳梨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