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黑洞重力波 揭玻色子新章

【本報訊】黑洞照片面世後,不少港人對太空科學與探知黑洞的興趣更濃厚。中文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與一博士生率領的雲集美國、德國研究人員的團隊,最近發現一個驗證新假想粒子─超輕玻色子的新方法,該項研究發表於世界著名科學期刊《Nature Astronomy》,黎冠峰解釋:「研究顯示透過進行單一量度重力波,可以通過模型選擇來驗證超輕玻色子的存在、排除信號的替代解釋及量度玻色子的質量。」未來的重力波探測器如雷射干涉太空天線 (LISA) 或許可以發現超輕玻色子,為理解大自然中的基本粒子寫下新一章。

宇宙由約85%不可見物質構成

在奧妙而浩瀚的宇宙中,暗物質是構成宇宙約八成半物質的不可見物質,科學家假想暗物質或許是由超輕玻色子構成,可以耦合黑洞而形成與黑洞特性互相纏繞的巨型星雲。而中大領導的研究顯示,重力波可用於研究黑洞或星雲系統,當星雲中一個較小型的黑洞圍繞一個巨大的黑洞運轉時,它的運轉軌迹會受到黑洞的引力與星雲的摩擦影響,從而發現超輕玻色子是否存在及其性質。

研究人員介紹,重力波是時空結構中的漣漪,它在一五年被雷射波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科學團隊首度探測到,亦開啟了有關宇宙科學研究的新時代。而今次主導研究項目的中大物理系博士生是來自芬蘭的Otto Hannuksela,預計他將於今年暑假畢業,並前往荷蘭出任博士後研究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