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急症緊急個案 七聯網僅一達標

長期「逼爆」的公立醫院急症室候診人龍令人望而生畏,非緊急病人輪候逾半日屬等閒事,但原來連緊急個案也不達標。醫院管理局文件顯示,七個醫院聯網中,六個未能履行三十分鐘內處理九成緊急類病人的服務目標,最差的九龍中聯網更只有六成緊急個案於半小時內獲處理。關注病人權益組織批評以往已有病人疑「等到死」,促當局應做好分流,包括研究如何把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分流到私營體系。

目標30分鐘內處理九成個案

醫管局轄下有十八間公院急症室,分流護士會根據病情危重依次將病人分五類,即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按已訂立的服務目標,危殆病人會即時診治,危急類別目標是在十五分鐘內處理九成半個案,而緊急類別目標則是三十分鐘內處理九成個案。

醫管局文件披露,去年整體公院急症室處理緊急及次緊急病人達標率均「肥佬」,處理第三類緊急病人達標率僅為百分之七十五點九,低於九成的服務目標約十四個百分點;而處理第四類次緊急病人達標率更只有約六成六,低於服務目標約九個百分點。

處理第三類緊急病人方面,七個聯網中,只有港島東聯網達標,另外六個「肥佬」聯網達標率依次為九龍西、港島西、新界西、九龍東、新界東及九龍中;表現最差的九龍中聯網,有急症室的醫院包括廣華及伊利沙伯醫院。

有病翁「等到死先有人理」

在急症室等到頸都長的個案時有發生,約三個月前,一名七十二歲老翁由救護車送入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被分流為第三類緊急個案,最終等候近一小時才獲診症,後疑被誤診為耳水不平衡,「吊鹽水」期間臉色發紫陷昏迷,最終因腦出血過多,翌日離世,其子痛斥醫院「病人喺急症室等到死先有人理!」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文件顯示兩成多緊急病人多於三十分鐘才獲診治,情況極不理想,主因是急症室病人數量太多,而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佔急症室七成用量,認為當局應盡快設法為急症室「分流」,例如不同分科將所屬病人覆診時間提前,減低非緊急病人覆診前不適到急症室求診的需要,又指除增加普通科門診服務,亦可考慮推出服務券或資助券,讓到急症室求診而被分流為非緊急的病人,在獲資助下轉到私家醫生求醫,「唔係危殆、唔係就死,唔等於就唔需要及早介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