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欄談到貿易戰會否觸發香港樓市逆轉,引發金融危機。筆者初步認為機會不大,但身為特區的管治班子,寧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未來的形勢變幻難測,有些事必須早為之計。
香港的情況遠比其他地方複雜,要面對的問題十分「棘手」。別忘了,特區政府成立後,最早的民怨就是由壓抑樓價而來的。樓價升,市民固然叫苦;樓價跌,原來很多業主也會不樂。正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至於哥情最多能順多少,嫂意最多又能失幾多,這是心理學的問題。
特區的管治班子最不懂心理學,經常錯判民情。遠的不說,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發表前,筆者雖不完全贊成「全民派錢」,今趟卻破例連續兩天撰文游說財政司司長應大解慳囊,正因為我感受到民意的壓力已去到政府不能不派的地步。財爺初時堅持不依,結果招來惡評如潮,後來終得被迫「跪低」,答允向弱勢社群派發津貼,這就是不懂判別民意所招來的惡果。
樓市的問題更複雜,若不早作謀劃,樓價一旦因貿易戰擴大而轉向,以特區班子的管治能力,到時肯定會亂了章法。我所講的「情況複雜」,是因為你不能在樓價一下跌時,政府就馬上撤去早前推出的管控樓市「辣招」,否則一眾等待「上車」的市民肯定群情洶湧。但當你在市況逆轉的一刻撒手不管,而外圍環境又繼續惡化,當跌勢一旦形成,人心虛怯,往後便可能欲救無從。就像一九九七年的金融風暴,樓價一瀉千里,最終竟要大跌六、七成,牽連到整個消費市道一片沉寂。
所以,樓市一旦下跌,政府該在甚麼情況下才出招托市,今天起就該制訂應變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