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計劃有望明年四月推出市場,標榜比現有醫保產品享更大保障,但失去「人人承保」賣點後,已有病的市民無着落。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強調,政府非不願推高風險池,但社會有強烈聲音反對以公帑補貼私營醫療服務。她估計需要高風險池的市民僅佔少數,當局未來先集中火力推銷自願醫保,高風險池擱置多幾年再作檢討。
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長年超負荷,陳肇始指全港一半醫生於公立醫院服務,卻照顧九成住院病人。她認為原因是市民普遍對現有醫療保險產品欠缺信心,尤其無法估算投保後實際可以「claim(索償)到幾多?」
陳相信自願醫保索償透明度高,可增市民投保信心,繼而改變求醫習慣。預料自願醫保推出後,初期至少有百分之五求診者轉用私營醫療服務。
政府原計劃注資一百億元入高風險池,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高風險人士投保。陳肇始解釋,計劃最終擱置有兩大主因,一是保險業界認為政府注資金額不足,加上泛民主派及部分市民認為應將公帑用於公營醫療服務,不滿用於補貼私營醫療市場。她不諱言:「永遠有呢啲強烈(反對)聲音,我哋都達唔到共識去推。」
陳肇始強調,已將自願醫保產品盡力做到最吸引,加上很多市民想盡快推出市場,因此「負責任嘅做法係推咗先,當我哋攞到經驗,再睇市民反應,先檢討係咪需要推高風險池。」她指出,其實需要高風險池的市民非大多數,「跌入」高風險池至少要符合年紀大、患多種疾病,以及估算保費是正常三倍之多:「好多人買醫保並非有咩大病,都係未雨綢繆。」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政府注資為保險公司「包底」的做法「十分危險」,可能遭濫用,行政開支亦十分高昂,一百億元根本不夠。他又認為,企圖以自願醫保來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一開始已係錯」。本港自願醫保只限住院服務,而日本、台灣、新加坡及澳洲等地的醫保產品不只局限「住院保」,涵蓋入院前的基層醫療服務,做好預防性治療才能治本。
記者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