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居屋爭崩頭 誰憐無殼蝸牛苦

樓市逆轉,但並未影響市民對房屋的渴求。房協及房委會同時推出三個資助房屋項目,市場反應非常熱烈,不難預料又將是超額認購。事實證明,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是剛性的,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改變,滿足市民安居樂業的願望,仍然是港府的艱巨挑戰。

今次推出的三個屋苑項目分別位於沙田及元朗,質素一般,分別被指有不同的缺點,如有的屋苑一層樓三十多個單位,僅有四部升降機;有的屋苑建在斜坡旁,將來維修費用不菲;更有學者批評房協及房委會的項目本來以不同收入人群為銷售對象,如今均以市價七折發售,令分流的作用喪失,有「頂爛市」之嫌;加上樓市自去年底下跌,新居屋推出時間並不理想。但饒是如此,申請者依然絡繹不絕,正如有人強調,不擔心會淪為負資產,因為不管樓市如何跌,人總是要有屋居住。

有瓦遮頭是最基本、最卑微的訴求,然而在號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基層市民想上樓簡直難如登天。最難堪的是夾心階層,申請公屋沒有資格,私人樓又高不可攀,儘管私人樓市逆轉,至今已下調一成左右,但仍然是難以承受之重。在這種情況下,較私人樓有七折優惠的居屋當然極具吸引力。人們已經看到,前年底當局推出一批舊居屋貨尾出售,山長水遠的大澳天利苑總共八十多個單位,超額認購竟然逾百倍;去年房委會推出五個屋苑共二千個單位,錄得超額認購六十多倍,其中白表申請的競爭更加熾熱,平均一百三十六個人爭一個單位,以致有人形容上樓機會難過中六合彩。如果今次居屋項目超額申請再創新高,並不令人驚奇。

一屋難求之下,無殼蝸牛早就到了「不理好醜,但求就手」的地步。新居屋固然奇貨可居,公屋更加爭崩頭,早前房屋署推出特快房屋編配計劃,不是凶宅就是地點偏僻,過去乏人問津,如今同樣錄得超額申請。本屆政府上台以來,一再強調房屋問題為施政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拓土建屋,一時寸土必爭,一時見縫插針,一時填海造地,一時打郊野公園的主意,引來「盲搶地」之譏,奈何遭遇重重阻力,事倍功半,導致房屋問題愈演愈烈,劏房遍地開花,非法僭建一發不可收拾。如元朗白沙村懷疑有人以貨倉為掩護,非法僭建寮屋出租牟利,長達七年才被地政署取締,數十名住客頓時有流離失所之虞,不得不向議員求助,爭取政府暫緩遷拆令及安置臨時居所。

一邊是摩天大樓高聳入雲,一邊是劏房寮屋大行其道,這是窮人的悲哀,更是香港的恥辱。對無殼蝸牛而言,有瓦遮頭總比流浪街頭要好,而當局打擊非法僭建放軟手腳,除了疏忽職守,更因為一旦嚴肅執法,根本就沒有房屋安置居民,因而採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今次當局推出三千多個資助單位,數量看似不少,但對於數十萬無殼蝸牛而言,杯水車薪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