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人口政策迫在眉睫

上個星期統計處公布最新的人口推算,假如一切不變,到了五十年後,便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口在六十五歲或以上,而在三年之後,香港的就業人口便會到了頂峰,跟着便會下跌,意味着社會要面對更大的供養老年人的壓力,政府數據顯示,未來的撫養比率,會由現在的三比一,大幅惡化至五比四,這些數據背後描繪出一個充滿挑戰的未來。

金錢在手 難解安老

平情而言,人口老化的問題已存在了一段時間,兩年前的人口政策諮詢,正正就是反映人口老化問題已不能再坐視不理。然而,要將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一一應對,卻是困難異常,不少人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訴求,但這些都不是解決人口老化的方案,充其量是針對人口老化引伸出來的困難而已。

現在統計處公布的數據,對未來的情況嚴重性有更深入的描繪,而且這很可能是一個傾向中性的估算,假如估計的參數有變,又或是參數對人口老化嚴重性更不利,評估出來的後果可以更為嚇人。可以這樣的說,目前見到的人口老化問題還不是最壞的結局。

不少人簡單的以為,人口老化可以由全民退休保障來應對,但筆者對此不以為然。全民退保是一個理想,也是一個手段,全民退保可以給老人退休的金錢,但老人家不是只有金錢在手便可解決安老問題。在老人家身體狀況還可以的時候,全民退保提供的金錢是可以幫助生計,但老人家身體狀況不會永遠保持在安康情況,在晚年時會要求更多的安老和醫療服務。

換言之,全民退保只針對其中一個人口老化的情況,接着的種種為老人提供的服務卻沒有涉及,也不用說沒有預計當中的種種支出和人力安排。以護老和醫療為例,要好好的為人口老化着想,護老院、醫療院是急需興建,再加上所需的人力資源,這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而且,要為未來人口老化而作出的安排,意味着要在現今的服務開支上作出取捨,例如一塊土地可以是用來建公屋,也可以用來建護老院,兩者之間的取捨必有一番爭議,而以目前居住問題緊張,很可能是要興建護老院讓步,但到了問題來時才發覺護老院不足。所以筆者從來都不認為全民退保是解決人口老化的良方,人口老化的影響深遠,並不是單單給予老人家金錢援助便可。

全民退保 並非法寶

要真正解決人口老化的挑戰,針對點還是該以如何令香港人口可以承擔人口老化的衝擊入手。現在一個我們不願意見到的現實是,人口增長配合不了經濟發展和人口老化的速度。不少人以為香港目前已面對人滿之患,香港面對地少人多,居住情況每下愈況,再說要加大人口增長無異是聽不入耳。可是人口的多寡和人口結構是兩個問題,人口無異眾多,但結構上卻是生產者寡,這從統計處的撫養比率推算可見一斑。要增加撫養比率,就要提高就業人數,之前也提過了諸如吸引婦女就業、延長退休年齡等都是提高就業率的方法。可是一個很多人不願意碰到的是:就業人口要和需求匹配,不是盲目增加就業人口便可。例如現在的建造業人手不足,地盤工作的工友年紀偏高,在這個行業要提高就業人數並不容易,鄰近地區也面對這方面的壓力,於是輸入外勞變成了一個解決之道,問題是輸入外勞在香港是一個禁忌,觸摸不得。

筆者不是說輸入外勞是解決人口老化的捷徑,而是說藉此提出人口老化問題的複雜,不是簡單的以一個政策或措施便可奏效。每個建議其實彼此相連,不是單以口號式便可解決問題,全民退保不是應對人口老化的法寶;同樣地輸入外勞也不足以解決問題。一個通盤的人口政策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