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一以貫之何等困難

做事一以貫之努力不懈才是達致成功之基石,做人一以貫之不隨風搖擺才能受到尊重,但在這世俗當道,追逐權勢的社會中要一以貫之是何等困難。

每個人心中均有一把尺,公道自在人心,不能左右逢源,進退間有守有為也就能把持一以貫之的道理。

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這次的台灣大選中,親民黨宋楚瑜出山再度競選,藍營支持者認為他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對宋頗有意見。

但這次國民黨候選人氣勢太弱拉抬不起,當宋楚瑜宣布出來競選後,藍營的人有了第二個選項,因之宋楚瑜的民調一度超越洪秀柱,如宋楚瑜的氣勢不斷上升,民調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就會有棄保效應,棄洪保宋,或國親合的結局。

但後來宋楚瑜的氣勢江河日下,原因是九三大閱兵,宋派了親民黨的秘書長秦金生代表他出席,在台灣內部遭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秦金生到了北京到底有否登上天安門觀閱兵成了羅生門。親民黨進退失據,又怕台獨攻擊,社會不諒解,又怕大陸不高興,竟演出了「有結婚,沒入席,有上台,在後台」的鬧劇,宋楚瑜想面面俱到,結果卻處處不討好,以致民調大幅落後,差了洪秀柱一截。

宋楚瑜是大中華主義,為兩岸、為台灣而奔走努力。今他身為總統候選人,而不參加九三閱兵,為免波及選情,宋急忙透過管道,要秦金生迴避不出席閱兵,海峽兩岸均應理解且諒解。宋楚瑜的布局與做法違背了一以貫之的法則,因之不被社會接受。

政治人物的行為操守均需受嚴格的檢驗,如果搖擺不定,忽左忽右,忽藍忽綠,選民會認為難以掌握而不信任。親民黨代表如赴北京,既去之則安之,據實以告,平心接受選民的裁判,還不至於有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