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忠誠反對與建制改革

經過了去年的非法佔領,一片激烈、衝擊的行為當中,爭取民主就好像注定要跟激進掛鈎。以往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原則就像成為了歷史、過去、古板、老套的象徵。一時之間,泛民就如半澤直樹式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在這個背景下,原本的建制派都轉向穩守,將放出去的線統統都收回。原本在很多民生事務上,建制泛民有不少空間可以合作甚至妥協,但在激烈鬥爭後,空間史無前例地收窄,由上至下、由下至上,以至由地區到議會都沒有半點合作空間。

結果,這個形勢衍生了兩種「別具一格」的人:一種被稱為溫和泛民;另一種被稱為溫和建制。兩者理念南轅北轍,但在這個大環境下卻有一些共通點。首先,兩者都是受到本身陣營的批評及埋怨:我衝前你站着?懦弱的表現!跟對方談判?出賣的表現!認同對方的堅持?糊裏糊塗!批評己方的流弊?分裂的表現!

其次,對於政治問題,兩者都是喜歡在桌上討論多於在街頭解決。兩者都明白,要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背後總有一個基本因素:社會平穩。過分激烈或過分保守,對社會平穩都沒有半點幫助。反而透過桌上談判,縱使未必見到即時改變,但保持良好溝通的氣氛,總算是平穩的基石。在權衡輕重之後,當共通點能多於相悖之處,這兩種人在很多議題及事務上,都有條件一起為社會作出一些貢獻。

因此,劉兆佳教授提出「建制的改革派」又或稱為「忠誠的反對派」這概念,值得政府、泛民以及建制中人深思。在大環境、大條件、大理念都相近下,大家才有互信;在互信的基礎上,很多死結才有機會鬆開,香港才會變回我們熟悉的香港,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