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治決定經濟陷此困境

按照「經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單純的經濟學,有的是政治經濟學,因為政治和經濟在「學理系統」和邏輯下不可分割,在現實社會中也不可分割。馬克思主義又認為,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政治和上層建築同樣影響經濟基礎,有時甚至具決定性的反作用。因此,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和建設以及治國理政時通常更重視政治。毛皇帝說過,政治是靈魂,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還說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

根據這套思路,北京在解決香港問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全盤戰略策略布局中,政治始終是打頭的、掛帥的,是綱領性的和有指導意義的。

中英談判時,北京堅持收回香港主權治權,絕不承認「不平等條約」,絕不在主權問題上讓步,是政治;香港過渡期,北京堅持平穩過渡,政權順利交接,香港政制沿革必須雙方協商解決,英倫絕不能搞「偷步」,不能自把自為,更不能試圖推翻雙方已經達成的共識,是政治;回歸後,北京堅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雙普選」,是政治;香港政改必須保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政治;香港特首、高官班子必須首先對中央政府負責,是政治;香港的管治必須是愛國愛港陣營長期執政,也是政治。香港經濟必須以上述政治為前提為指導。

當然,上述政治如此「居高臨下」,要決定經濟發展,歸根結柢是為了保證香港經濟長期繁榮,社會穩定。北京認為,只有這樣才最是顧全大局,最能保障國家和香港共同長遠的發展利益。

然而,政治從來就是爭鬥,政治爭鬥必會影響和損害經濟,回歸十八年,香港正是陷此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