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塑造出來的民意孰好孰壞

民意必須尊重,但當民意是被操控時,我們還在周旋於民意的你高我低,我高你低,是否對準問題將大眾利益置於首位?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政治顧問,莫里斯(Dick Morris)美其名是民調專家,實際上應該是利用民意的專家。他在了解民意及塑造民意上之功力,令他的「老闆」克林頓成功當選及連任,亦令他成為當今民望高企之前總統。莫里斯在自己的著作裏坦言,克林頓是一個靠「民意」治國的總統。簡而言之,只要民意向東,他就會向東;民意向西,他就會一百八十度轉身,毫不猶豫。當然,這種華麗轉身,還得靠他的個人魅力、政治手腕以及極出色的演說技巧配合。亦因如此,克林頓政府對民意塑造的工作非常注重,而所謂的民意塑造,就是要介入人民的想法當中。

在美國,是媒體最發達的地方,媒體介入的手法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一些植入式的廣告及訊息,都曾被利用作政治之工具。其實,自從有了媒體之後,民意已經注定會被操控,只是看程度之大小。由一個民調的用字、問題設定、數目、評分方法;以至訪問員的背景、語氣速度、樣貌表情;又或者是做民調的方式、時間、地點、對象……千萬個因素可以影響結果。

我不是想質疑民調的科學性,以及做民調學者的專業。就當各方做的民調都是公正嚴明,但也會有局限性的。我只是想指出,將香港人的利益,着眼於民意之爭,是解決不到問題的。經過幾次的選舉,香港人在意識形態上之分布大概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是任何一方都一清二楚的。在今天嚴重對立的局勢下,做任何意見收集的行動,都不難反映出「沒有最大多數」的局面,這是預料之內。

如果希望香港好,在這個關鍵時刻,惟有靠各方釋出善意,而不是鑽民調的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