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亞投行需求剛性 北京佔天地人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從一窮二白、幾乎要被「開除地球籍」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政經舞台上的一股強勁力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企業和資本走了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從「閉關鎖國」、「自力更生」到引進外資、利用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到「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箇中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足以彪炳中外史冊。

美國質疑 風輕雲淡

一九九七年中共召開十五大時,第三代的江澤民就首次提出了中國經濟要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時代轉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共第五代今天又提出了「一帶一路」的中國經濟對外發展戰略構思和「路線圖」。這個大手筆橫跨歐亞大陸,覆蓋全球最大市場,「整合」全球最富和最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區域,如果成功,將在本世紀五十年內完全改變全球經濟發展格局。美國稱雄近百年的霸主地位將走入歷史。

為此,由中國第五代領袖習近平二○一三年提出的籌建一個各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最近順勢產生。習主席提出這個建議一年後,也即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國、印度等二十一個國家在北京簽署備忘錄,正式開始籌建亞投行。此舉引起多年經濟霸主美國的質疑和不滿。她擔憂此舉會動搖以美元為中心的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龍頭地位。用美國財長的話說就是「新的玩家正在挑戰美國在這個多邊體系的領導地位」。

然而,花旗國的質疑和不滿並不能阻擋亞投行這個「新生事物」的成長。首先是花旗國多年的「忠實盟友」英國宣布加入亞投行,緊接着法國、德國、意大利也宣布加入。執筆本文時已有逾五十個國家和地區宣布加入。美國的質疑和不滿早已風輕雲淡,在國際社會無人留意。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亞洲區域對「基礎設施」的龐大的「剛性需求」。這一「剛性需求」現有的世界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滿足,而且他們又有太多的「清規戒律」綁手綁腳。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評估,未來十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高達八萬億美元。而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本只有一千六百億美元左右,根本「孭不起」這樣的市場需求。

日本尷尬 不知所措

此外,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也不是亞銀的主要業務。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準則」,許多亞洲國家並不符合其貸款標準,根本借不到錢。

亞洲區域國家這些年作為極為活躍、前景無限、發展迅速的新興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能源、交通、電訊等方面的資金缺口巨大,這個融資需求,世界銀行、「多邊開發銀行」都解決不了,美國也解決不了。而經濟發展強勁的中國無論從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管理、經驗上看,都可以振臂一呼、另起爐灶搭建這樣的「投資」平台,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也。

英、法、德、意等「歐洲列強」當然也一眼看到了這個市場巨大的投資機會。在利益驅動下也不管山姆大叔的「感受」,紛紛申請加入亞投行,分一杯羹。目前最為尷尬的是倭寇國。日本何嘗不知道這裏有巨大的、無可估量的商機,她的資金、技術、製造業等方面的經驗可大派用場,自己又是亞洲地區的「世界級經濟強國」,怎麼能自絕於亞投行這個亞洲大舞台、大平台之外?然而日本早已成為了花旗國的「附庸」,美國人不高興的事情不敢去做。日本不但在政治、軍事、外交上依賴美國,現在連「金融投資」這等生意之事也要看山姆大叔的臉色,對是否加入亞投行不知如何是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