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飲食多油多肉少菜,高血壓及糖尿病普遍,增中風風險。有康復科醫生指,臨床上接受需要腦創傷康復治療的病人中,中風個案佔八成,且病人趨年輕化,四十歲以下個案佔近兩成。不少病人有肌肉痙攣及四肢僵硬等,會感絕望甚至「生不如死」。惟醫生強調現時透過鏡子治療、機械人步態訓練器等,患者有機會恢復部分活動能力,勿輕言放棄。有近七旬病人原本不能動彈,經大半年康復治療後已能慢行。
東華醫院康復科顧問醫生李常威指,中風病人腦部受創,部分人喪失言語及活動能力,甚至吞嚥困難,但病人不應灰心甚至以為「等死」。他指一般人一生只用了一半腦細胞,可透過康復治療訓練其餘腦細胞,例如鏡子治療便對手部僵硬病人有幫助,病人於鏡前活動仍然正常的手臂,當看着鏡子裏的手反覆擺動,腦部會產生錯覺,以為另一隻僵硬的手在郁動,訓練一段時間後,受中風影響的手臂可漸恢復活動能力。
六十八歲的許先生前年六月中風,由於腦溢血嚴重,右腦三、四成體積受創,不適宜冒險做手術,只能待血塊被身體自然吸收。他病發後陸續出現肺炎、膽管炎等併發症,初期四肢均不能動彈,幾乎無法下床,臥床五至六個月期間只可做簡單康復治療;他轉往東華醫院後,利用「機械腳」重新學行,每星期練五日,每日三小時,從不間斷,腿部肌肉終在兩個多月後重拾力量,現時已可用拐杖慢行。
本身是建築師樓老闆的許先生坦言,以往工作壓力大,加上常外出用餐,體重曾達一百七十六磅,患糖尿病兼高血壓,服藥控制不理想,又缺運動,終致中風。他目前康復理想,更不時回公司打點。
李常威補充,臨床上四十歲以下的中風病人漸多,佔整體百分之十至二十,較十年前增加數個百分點,相信因港人少運動、飲食「三高」和吸煙等有關;愈來愈多人患糖尿病、高血壓及肥胖,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增加患者中風機會,曾有女病人廿三歲便中風,提醒市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