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地緣政治結構重組

中東地區兩線和談進程,雖然為緩和區內緊張氣氛帶來正面效果,但距離獲得真正和平仍然遙不可及,由於牽動地緣政治結構的分化與改組,美俄等大國必須謹慎應對,稍有錯失,隨時會誘發另一波的衝突與對峙,可謂得不償失。

美國在區內一向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可惜近年國力下降,外交影響力也受到削弱,令區內的盟友感到不滿,擔心利益受損,地緣政治結構也變得脆弱。

美國的中東政策依賴的盟友包括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及波斯灣區內的國家,上述五大支柱的配合以及彼此間的信任,有助相互協調,向伊朗、敍利亞及回教什葉派組群佔優的地區板塊施加壓力,以維持區內的政治平衡。

伊朗近期與美國及歐洲列強破冰,已觸動以色列及沙特的神經線,加上敍利亞內戰令區內極端宗教組織及恐怖活動激化,令沙特及土耳其感到憂心忡忡,卻又勢估不到俄國插手讓敍利亞阿薩德政權「逃出生天」。

美國的中東盟友普遍埋怨美國不夠強硬,只顧自身利益,更有可能出賣盟友。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談也同樣對區內各持份國,包括黎巴嫩、伊拉克及約旦等帶來安全問題及勢力重整的考慮,其重要性不下於上述兩線和談,加上埃及由軍方控制的看守政府任期將於明春結束,未來半年,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出現重組的可能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