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剛愎強硬難挽頹勢

梁振英日前在新一屆立法會上發表四十五分鐘的講話,「暢談」他的施政理念和要解決的問題,其中「中港矛盾」和「長者津貼」問題的立場和態度最引人注意。在「中港矛盾」上,梁振英向香港「少數人」發出警告,警告他們在「例如來港產子、買奶粉、買住宅單位和走水貨」等事情上將問題「高度政治化」,警告他們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諮詢中,攻訐特區政府要「赤化香港」、「割地賣港」。他認為這些言行對兩地關係正常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

迴避問題 沒有承擔

其實,在這裏梁振英有意迴避「中港矛盾」近來升溫至另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問題,這就是剛剛「平息」下去的鬧了兩個多月的「反國民教育」風波。所謂「赤化香港」、「去中國化」、「割地賣港」、鼓吹「港獨」等等都是以這場風波為背景而興風作浪的。這場風波把表面上的「中港矛盾」,把一些事務性的矛盾,推向了對「一國兩制」的挑戰,彰顯了其內在的結構性矛盾。正因為如此,梁振英口中的「少數人」的言行才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梁振英有意迴避談論這場由他的新政府一上台就挑起的風波,就讓人覺得他在講話中提到的「近年內地人在香港的一些活動」引起的「矛盾」被「高度政治化」缺乏了內在邏輯的支持。好像香港人因為內地人來港產子、買奶粉、買樓、走水貨就會「反赤化」、「去中國化」、「鬧港獨」似的。梁振英這樣迴避問題,是沒有承擔的表現,是他還沒有認識到執政百日就焦頭爛額、亂象紛呈之原因何在,還沒有明白中港融合之中,港人最擔憂的是甚麼,沒有明白特區政府的施政會怎樣影響港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觀感和引起怎樣的憂慮,他在這些方面的思維和心態是「京人」多過「港人」。沒有辦法,因為他的「政治底子」早已「染紅」,早已和港人隔着一大層,很難與港人的喜怒哀樂合拍。

走向極端 錯上加錯

在立法會的講話中,梁振英再次強調「長者津貼」問題上政府寸步不讓,梁的強硬表態,引起立法會多黨派更強烈的不滿,連「最親」梁政府的民建聯也表示會考慮投棄權票。梁振英在講話中鼓吹「政府和立會要協作良好」,話音未落,就在立法會面前擺出完全沒商量、必須無條件通過的架勢,這不是在自我拆台嗎?

梁振英在「長者津貼」問題上如此不容商量,給人的感覺是他前一陣子在國民教育、放寬個人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等問題上連遭反對、連連碰壁、不斷退讓,太沒面子,今次要「打贏一場翻身仗」,挽回政府威信,他似乎是在多次挫折之後要賭氣行事。這種態度豈非拿香港幾十萬長者的利益和立法會做「對賭」?這是逞個人之強、顧自家面子而損百姓生計也。梁振英的這種態度被人認知後,不管「長者津貼」方案在立會上辯論成甚麼樣子,都不會讓梁振英在施政上得分。如果遭到否決厄運,則更會滋生民怨,梁政府的「惠民」、「扶貧」之舉就成了又一場鬧劇。

梁政府上台百日以來,在推行國教問題上,因為輕敵冒進,前倨後恭,不但打了大敗仗,而且令他最不利於施政的「紅底子」凸顯出來,後患無窮。在「長者津貼」問題上,梁政府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為剛愎強硬就能扳回頹勢,重振聲威,此錯上加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