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公布香港的住宅地僅三百九十一公頃,市場的反應是能建的地更少,供應不足,香港未來樓價難跌。三百九十一公頃的數字,應指熟地,也即是政府現有、可迅速批出發展的土地。在此數以外,還有已劃作鄉村式發展土地,為數達九百三十三公頃。二者之差別只是後者屬鄉村式低密度發展,前者則部分可作高密度發展。假若土地供應真的不夠,政府當可改變土地用途,九百三十三公頃中有部分或可改作高密度發展,土地便不虞不足。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怎樣估算香港未來的房屋需求。香港人口增長已然放緩,近年目標人口已作修改,就算新移民的數目也開始增長放緩。撇除炒賣投資以外,香港實際居住需要的樓房應屬有限,政府可作詳細估算。當然,居住面積改善,如無房戶上樓和年輕人從家庭分居出來,都會產生新增額外需求,但數目還可計算。香港不需全面無限制地增加住宅土地需求。
而要打擊外來炒賣,港人港地政策不如限購(國內外都有例子)那般有效,也可即時用政策落實推行,產生出即時對樓價的打擊效果,問題是梁振英政府似乎囿於地產商的勢力,不敢行動。整體需求未必有大的增長,香港現時主要是補過往十多年供應不足的短缺,重點應是公屋,其次才是居屋,夾屋一類並非急務。
只要政府肯限制外地人的炒賣,樓價必跌,居屋以外的市場供求便起變化。
當前急務是打擊樓價,限購可起效果,其次快建公屋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