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本土意識其來有自

年輕一代本土意識上升,抗拒中港融合,主張兩制區隔、河水不犯井水,對回歸十五年兩地融合帶來強力反動,情況令社會關注。

撞船慘劇發生,中聯辦官員到醫院探望傷者及聯絡廣東省打撈船到港協助救援,被網民批評,視之為干涉香港內部事務,反應極之情緒化,是上佳例子。

本土意識冒起,其來有自,分水嶺可見諸於○七年皇后碼頭拆遷事件,一批八十後年輕保育人士,堅守碼頭,拒絕拆遷,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親赴現場對話,相信社會各界記憶猶新。

皇后碼頭被老一輩港人視之為殖民地政府的象徵,卻是新一代集體美好回憶的符號,對比強烈。近日有人發起「光復上水行動」,要求趕絕上水港鐵站一帶的大陸水貨客,有年輕人高舉昔日殖民地香港的旗幟,令人感到驚訝。

○三年沙士後,個人遊計劃正式展開,為本港劫後餘生打了一支強心針,令本港經濟復甦曙光初露,可以說得上是功不可沒,但隨着年復一年,內地來港旅客人數持續上升,人煙稠密,生活空間狹窄的香港,也付出相當代價,中港矛盾也逐步浮現,值得政府高度重視。

日前中大亞太研究所民調結果顯示,逾六成受訪者認為個人遊政策應收緊,皆因本地物價與商舖租金被推高,有趣的是,主流民意同時認同個人遊能帶旺本地消費,取態矛盾,相當明顯,政府宜小心處理個人遊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