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粒污染教訓深 環保從來無小事

膠粒墮海事件發生超過半個月,貨主中石化終於出來交代事件,承諾撥款清理膠粒,並願意配合港府調查。而特首梁振英亦表示關注事件,將會追究相關責任。事實上,今次事件的責任固然要追究,而當局反應遲鈍,應變不力,亦須好好檢討。

中石化承認是墮海膠粒的貨主,運送途中墮海,對香港環境造成影響,對市民造成不便,感到不安及焦慮,承諾撥款一千萬元購買器材及聘請人手,協助政府部門及環保組織打撈及清理膠粒。此外,中石化將就事件提交報告,全力配合港府調查。

誠然,膠粒被颱風吹落海屬於意外,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造成環境及生態污染,法律責任誰屬,還待當局調查,當務之急是加快清理,阻止污染進一步惡化,造成海洋生態災難。

今次事件既是一次意外,亦是一面鏡子,照出應變機制的漏洞,也暴露當局環保意識之薄弱。連日來皆有大批市民冒着炎熱天氣到沙灘清理膠粒,環保團體則發起「清理膠粒行動」,將本港分為五個區域,每個區域由不同團體負責,希望更有效清理膠粒。環保團體坐言起行,市民自發參與,合作保護環境,捍衞家園,與當局後知後覺、消極被動的應變形成強烈對比。

除了清理污染,如何處置收回的膠粒亦是一個大問題。輿論壓力下,港府決定停止將膠粒送往垃圾堆填區,改而物色回收商回收。但有回收商批評,當局安排回收進度緩慢,以致被海水浸過的膠粒未能及時處理,品質受損,價值大跌。事實上,回收膠粒,物盡其用,是一件毫無爭議的事情,為何當局不能加快進行呢?

膠粒墮海手尾甚長,負面影響陸續有來。墮海膠粒多達一百五十噸,當局至今只清理了其中一半,剩下的膠粒隨水飄散,已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對養魚業造成極大打擊。連日來,不斷有人發現「膠粒魚」,市民聞膠色變,海魚價格及銷量因而暴跌,漁民及魚販大嘆生計受損,紛紛要求當局協助清理魚排膠粒、檢查魚類健康及提供賠償。

當然,經濟損失還在其次,生態受損才是最令人擔心的,須知道,塑膠是難以分解的物質,長期浸泡水中,極可能吸收海中毒素,對海洋生態造成長遠傷害,甚至影響整個食物鏈,若當局最終無法尋回大部分膠粒,又有甚麼措施補救呢?

天災難防,人禍可免,膠粒墮海雖因天災而起,但當局反應緩慢、處理不當,則是導致污染惡化的主要原因。為免事件重演,當局不但要追究相關責任,更要深刻反省政府部門的過失,吸取教訓,徹底檢討及改善應變機制。梁振英說「民生無小事」,其實環保亦無小事,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生態災難,豈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