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散播色情暴力資訊引起各界關注,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不點名批評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網站動新聞,偏好挑選風化案作動新聞素材,以誇張想像創作案件的細節內容,令人質疑是否為令報紙銷量上升,而去製作有關動畫以滿足部分讀者的慾念,情況值得社會深思。
林煥光昨出席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性別研究中心舉行的「性別與媒體暴力」工作坊時指出,現時資訊流通發達,互聯網成為不少市民獲得資訊的途徑,他不點名指《蘋果日報》未知是否欲與網上資訊競爭,近來以「動畫式」表達方式報道新聞,卻特別愛以風化案作素材,似乎是希望透過動新聞滿足讀者某方面的慾念。
林煥光亦留意到,近來媒體用字較以往通俗,如「喪」、「爆」、「插」等,未知是否由網上用語傳來,抑或是為了迎合社會流行文化;而網上欺凌、起底、廣告以女性性感胴體作招徠等情況,均值得社會反省兩性之間的平等問題。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近日亦就媒體的影響訪問了一千名市民,調查發現,受訪市民每日上網二點五小時,閱讀報章時間則為一小時,但六成三人上網是看新聞及有關資訊,另有四成八人瀏覽討論區;四成半受訪者不諱言,經常或間中從雜誌、報章上看到色情暴力資訊,從互聯網看到有關資訊的則有四成。
馮應謙指出,逾八成受訪者雖認同網上色情暴力資訊會影響當事人,但有五成二人指自己看過有關色情暴力資訊後,完全沒有受到困擾,亦只有四成七人擔心年輕子女會受到影響,反映市民對色情暴力資訊並非絕對抗拒,他促請媒體自律,不要為迎合部分市民的口味而過分渲染色情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