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攜同稚年宋帝昺逃難南來,在廣東沿海一處被圍困,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於是揹着幼主投海自盡,寧死不屈。「宋王臺」據聞就是宋末代皇室行宮之處附近的海邊巨石保存下來的一小塊,現豎立九龍城宋王臺公園內。香港人對這掌故着眼點,可能並非陸秀夫的忠烈,而是來自北方的壓迫。
香港及廣東位處中原之南,有史以來都是國民偏安一隅的地方;中原兵荒馬亂,老百姓便逃向南方。逃至海邊仍要再逃者,若非如陸秀夫迫切,便遠赴海外,足迹遍布全球。據父輩所述,我的祖先來自山東嶗山地區,以山為姓,後省掉山字旁成為今日用的勞字。我的祖先亦如很多廣東氏族一樣,因逃難南來,部分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落戶,部分分散其他地區,包括渡海前赴台灣。
香港回歸,理智上是與國家團圓,但對不少港人在感情上,卻是另一次來自北方的壓迫。急忙學普通話,理智認知學懂普通話可帶來的好處,但不論怎學,說得總不太自然,感情上總有點兒抗拒。
近日在廣州鬧得熾熱的「粵語保衞戰」,跟港人感情上抗拒來自北方的東西同出一轍:外省農民工湧入廣東沿岸富裕地區、全國性的經濟發展、普通話走上國際舞台成為中國地位飛升的語言,已是難以逆轉的發展趨勢,在在令廣東人對自己的身份充滿焦慮。
如今「粵語保衞戰」已蔓延香港澳門,今天有團體將在本港組織遊行,聲援廣州群眾訴求,若廣東省當局一意孤行,不收回對三個粵語頻道改以普通話廣播指令,抗議行動勢將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