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日本「問責制」

日揆鳩山由紀夫黯然下台,而更不幸的是,鳩山擔任首相只有八個月,是日本近年來擔任首相時間最短的一位。

翻查資料,日本首相換位次數密得驚人,自小泉純一郎之後,打後的如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等,都是在任一年之後便退位讓賢。

日本國會由眾議院以及參議院組成,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政黨提名、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一般而言,首相多數由參議院的多數黨總裁出任。

《日本國憲法》並沒有對首相的任期作具體規定,首相任期一直是眾說紛紜,有說三年,亦有說四年。但總的來說,首相任期絕對離不開其擔任多數黨總裁的年期,例如總裁年期為三年的話,則首相之期也為三年,可連任一屆。

因此,成為多數黨就意味着可以控制整個國會,任何議員都不敢怠慢市民的任何一張選票,必定會為取悅選民而承諾大行改革。

相比議員代表選民,總裁只是代表多數黨,是芸芸議員中被挑選出來擔任首相的角色,其施政方向通常離不開多數黨的政治思維,說穿了,他只不過是一個多數黨的傀儡。

不過,有人說,這個政治傀儡對多數黨的一個好處,就是當他的政策一失民心,多數黨就可以隨時與他割席分坐,首相要承擔政治責任而下台,然後多數黨會推另一個領袖上去。可以說,多數黨將所有政治責任都推到首相身上,然後因為首相的下台而讓問題得到解決。這種以「問責制」去解決政治風波的做法,日本人可謂運用得非常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