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的家長和老師是否還會教導小朋友切勿以貌取人,但我自小被灌輸這個概念。若果你常常提醒自己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面對任何事情也不要想當然,或者能幫你避過危機或省回不少錢。
在金融世界內投資產品五花八門,看來名字相似的產品,可能性質和風險差天共地,又可以是根本性質和風險一樣的投資產品,卻有不同名稱來配合不同場合的需要。
若果你單靠投資產品的名稱來選擇產品或決定是否適合投資,你便有很大機會「中招」。
正如早前引起不少討論的期油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我聽到不少投資者說:「我見佢叫期油ETF,以為佢同傳統ETF一樣代表低風險。」先要說明一次,即使是所謂「傳統ETF」,即是追蹤股市指數、實物資產,而且沒有槓桿的ETF也不代表一定是低風險,還要看該ETF是投資於哪個市場和資產。另外,同樣叫ETF,當中的結構和涉及資產的風險水平也可以大有不同,不得不細心研究。
事實上,期油ETF早前已在美國引起不少討論,或者因為這個原因,最近一班美國ETF市場的主要發行商向有關機構提交建議,希望將ETF、ETN(交易所買賣票據)等名稱規範化。
中環金融人,亦是科技顧問公司始創人。
作者: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