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足一天內,美國接連發生兩宗集體槍擊案。德州埃爾帕索一名白人槍手血洗超市,之後俄亥俄州代頓市酒吧亦有槍手大開殺戒,兩宗案件共造成數十人死傷。至此世人不禁要問︰類似慘劇伊於胡底?美國何時才能解除血的魔咒?
有當地媒體指,德州槍擊案嫌兇是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當局亦已將此案定性為本土恐怖襲擊。總統特朗普的反應一如既往,對白人至上主義並無一詞譴責,而是歸咎兇徒「精神有問題」。民主黨人的反應則剛好相反,一眾總統初選參選人大事抨擊總統姑息極端思想之餘,矢言要立法加強槍械管制,甚至要求國會中止休會,就朝野兩黨槍械管制法案進行辯論和表決。
問題是,類似一幕人們已見得太多。每次槍擊血案發生,總統哀悼、民眾怒吼、政客要求加強規管,擾攘一輪後不了了之,直等到下一次槍擊案發生,周而復始,沒完沒了。一八年在佛州發生的高中校園槍擊案,在美國同類案件中死傷最多,並觸發華盛頓、紐約等大城市過百萬人上街示威,結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事實上,其他國家的實踐證明,只要政府有決心厲行禁槍,可有效遏止集體槍擊事件。一九九六年,澳洲塔斯馬尼亞阿瑟港發生嚴重槍擊案,造成三十五人死亡,當局之後痛定思痛,宣布回購國內六十多萬支槍械,換來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年初新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恐襲後,紐國政府即時宣布禁止使用所有軍用半自動步槍及突擊步槍,儘管在新的槍械管制措施下農民可獲豁免,但有農民為「顧全大局」主動交出槍械,並在社交網站登出相關申請書。
然而在「美國例外論」下,山姆大叔始終認為自己「國情特殊」,由《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擁槍自衞權利,到所謂「槍械文化」不一而足。在美國,槍械擁有者往往自覺形成一個社區,他們一起逛槍展,一起在網上交流心得,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擁槍」本身已是政治觀點的宣示。不管怎麼說,美國人這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一天存在,槍下亡魂還將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