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沒有立儲 政治接班人在哪

中共十九大不立儲,給未來的政治博弈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但中共要實現薪火相傳,中國夢要通過一棒接一棒努力才能實現,當局終究還是要認真考慮政治接班人的問題,這也是習近平未來五至十年最大的挑戰之一。

在十九大前,陳敏爾被認為是「入常」大熱門,是習近平的接班人,但陳最終並沒有入常,這表明其接班地位在現階段並不明朗。事實上,陳敏爾是否入常取決於多方面因素,一是習近平現階段是否急着明確接班人,二是陳本人是否具有接班的條件與能力,三是黨內外對陳的評價。

習近平目前擔任三個重要職務中,只有國家主席一職有明確的任職年限,而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都是沒有任職期限規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到二十大時,習近平完全可以續任總書記和軍委主席,將國家主席一職讓與他人,仍然擔任黨和國家的掌舵人。今次十九大報告三萬多字,習近平字正腔圓,中氣十足,花了近三個半小時一氣呵成讀完,說明其身體健康完全沒有問題。

能力要求 愈來愈高

另外,從十八大到十九大這五年,是習近平清除黨內各種干擾和政治病毒的五年,其雄才大略及宏偉藍圖剛剛起步,從十九大開始才真正進入習近平時代,未來十年才是他大展身手的十年,正因為此,習近平沒必要在十九大上明確接班人,以免夜長夢多。

陳敏爾雖然是習近平的心腹及親信,但他與習近平僅差七歲,年齡上並沒有優勢。而且過去五年他從貴州省長到書記,再到重慶市委書記,一路高歌猛進,但政績並不是特別突出,如果直接進入政治局常委,未必能夠讓黨內外心服口服。此外,陳敏爾在履歷等方面也有瑕疵,畢竟長期在基層,缺乏中央工作的歷練與視野。因此,再等一等看一看,便成為最好的安排。

以習近平的政治布局來看,其政治接班人最好是「六五後」甚至「七○後」的年輕官員,有明顯的代際差,但目前符合此條件同時明顯屬於習家軍陣營的官員,似乎還未出現,唯一有可能的是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陳吉寧曾擔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是留洋博士,專業能力與國際視野出眾,如果他今後接班,可以統合清華系的力量。但陳吉寧也有硬傷,即缺乏習近平那樣經過村、縣、市、省四級黨政經驗,沒有西部地區複雜環境的考驗,至今也沒有展露雷厲風行的風範。

接班人問題是中共的難題,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都沒有解決好。隨着中國國家利益全球化,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對接班人的能力及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習近平如何在未來五至十年內挑選出一批德才兼備、能夠接班的幹部群體,將是重要的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