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華政治正確 印度走火入魔

印度環境和林業國務部長齋拉姆.蘭密施,因為批評印度某些部門和政客對中國存在某種「妄想症」,對中國公司在印度的投資「小題大做」,遭到印度媒體狂批,蘭密施因此被迫辭職。今次事件折射出印度國內敵視中國的真實態度,北京應未雨綢繆。

一直以來,印度政界與媒體以宣揚反華、排華為己任,誰對中國發表不友好的聲音,誰便能得到掌聲;誰反華反得激進,誰得到的選票就多。在印度的大眾媒體中,充斥着類似「中印十年內必有一戰」的反華報道,好戰的印度將軍更是不時挑釁中國,一些極其荒謬的消息和謠言,諸如「解放軍已入侵印度」等,也在印度媒體中大行其道。

反華已成為印度政治正確的語言,政客中誰不反華,誰就是印奸;誰不敢與中國叫板,誰就是軟骨頭。即便最講究科學與理性的科學界,印度科學家也反華反紅了眼。每當中國發射新式衞星或者展示新武器,印度科學家便會站出來貶低一番,進而鼓吹印度武器如何先進。上次中國實現攔截導彈的試驗,印度軍工界的科學家便站出來,稱印度也有這項技術,而且比中國還先進。似乎不對中國踩幾腳,就無以襯托印度武力的強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有見識的印度官員也只能選擇沉默。而蘭密施今次在北京公然批評印度政客的妄想症,這自然觸到了印度政界的痛腳,難怪印度媒體對其展開鋪天蓋地式的圍剿。

蘭密施的去職,將使主張中印友好、互利合作的人士更加噤若寒蟬,因為弄不好他們將會是被抹黑成「中國說客」的下一個人選。

美國附庸 遏制中國

印度政界與輿論界的仇華反華恐華心態,主要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中國情結」作祟。在印度政客眼中,中國是印度所追求大國地位的參照底線,也是印度大國地位的競爭者或超越對象,同時還是影響印度崛起的關鍵外部因素之一。

尤其是印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邊界戰爭中失利,以及中國堅持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場,更加成為印度上下揮之不去的陰影。印度總統曾經直言不諱地宣稱,印度永遠不會忘記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教訓。

印度各界瀰漫着反華情緒,中印合作成為一件困難的事。印度近來頻繁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對中資企業進行格外過分的安全審查,中國在國際珠寶行業的努力,也被印度視為一種威脅。正因如此,中印邊界談判也不斷受到干擾,很難取得進展。

其實,印度歇斯底里的反華情緒,正好被美國所利用。美國一直想在中印之間挑起事端,讓印度充當遏制中國的小卒子。在此過程中,印度方面也愈來愈成為美國的附庸,失去了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獨立性。這其實才是印度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