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擺陣 示好勿當轉性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將率貿易代表團訪華,成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前奏。當中最重要的看點是,美國為落實總統奧巴馬的「國家出口計劃」,推動出口增進就業,打算鬆動對華出口管制。上個月駱家輝已透露考慮放鬆管制的訊息,是回應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有關呼籲的示好。儘管一般估計,放鬆的將是「低檔次」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但有了開頭,顯示彼此在貿易平衡上,有了新思路的共識。

駱家輝訪華帶着二十四家企業來,是一個做生意、找採購定單的陣容。不能不佩服華府現實的態度,對話未啟,利益先行。這同內地以口水戰來作對話鋪墊,確實大異其趣。中美對話之前,內地清談言論一方面在評估話題,自晒本錢,另一方面在道德層面居高臨下,批評美國借債經濟的模式。事實上,彼此價值觀不同,既成現實所限,內地的口水造勢無論如何添不了談判籌碼。

最典型的,莫過於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美國的借債經濟,是中國造成的。這種被中國人認為「強盜邏輯」的論調,其「合理性」就是,從利益為依歸的資本主義利己價值觀看來,既有肯借的傻瓜,怎能怪美國透支未來錢的模式?從行為的後果來看,被綁在美元資產上進退兩難的是中國,游刃主動的是美國,從戰略制約的角度,美國怎能不自認是勝方,又怎會理會不關痛癢的道德批判?

有說中美對話形勢,中國處於攻勢,美方處於守勢,但事實未必盡然。駱家輝帶着放鬆出口管制的訊息訪華,似乎顯示美方主動示好的實據。更不用說,美國持續要求中國買美債,源源輸送資金。但中國未少領教債仔對債主的無禮,美國的霸道習性,使得其即使有求於人,也像是理所當然。叫美國在國際對話中紆尊降貴難以指望,放低聲調已經夠給面子了。

只有從彼此根本的區別,看待對話的形勢,才能保持清醒。有求於人的美國,在今輪對話中,並未放棄就人民幣匯率施壓出招,估計仍是對話的主題。即使就着高科技出口中國,有較低級程度的開放,但還未看到要價何許?美國科技輸出,謀求最終控制是眾所周知,對這種開放怎麼玩才不吃虧,或者只吃小虧,仍然考中方如何鬥智鬥技,完全是長線輸贏未定的初步突破,未到得意時候。

對當前形勢,彼此輸贏不確定,確定的只有兩條:一高科技出口鬆動,管制的本質未變。雖然白宮明白,植根於冷戰時期的出口管制,顯然未能與時並進,也頗有藉此驅動出口改觀的戰略意圖。然而,一是法例未改,二是執行有關管制的多重機構仍足以互相制約,因此整體還是原先的軌道,很難排除管制開放的異常艱難和曲折,不必輕信眼前的迹象。

二對中國遏制崛起的戰略姿態未變。對中國堪稱得益的事,華府總會是非到不得已而不作為,正如中國人自己常說的,亡我之心不死。甚麼利益共同體,甚麼2G取代G7,都不過是口術策略。奧巴馬有關美國要做第一,不做第二的表態,已經真實地揭示不容忍中國經貿的追趕緊迫,這個思維有如美國憲法般深植於社會,沒有很長的歷史洗滌,就不會改動,中國不能抱一絲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