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信任是雙向的

反對派議員在報章撰文,以「徙木之信」借題發揮,說中央要給香港市民信心。是甚麼信心?當然是落實他們所講的「終極普選」的信心。

秦孝公用衞鞅(即後來的商鞅)為相,後者因非秦人,為建立威望而立誓,只要有人把城南木杆搬到城北,就打賞黃金五十両,有人跟着去做,果真獲得衞鞅打賞。衞鞅徙木立信獲得民心,為日後孝公變法打下基礎。

有人說,這個故事適合於講一個外來人去到陌生地方,必須要以行動去獲得當地人的信任。但對香港來說,中國是陌生人嗎?不是的。香港只曾經離開中國短短一百五十五年而已,在時間巨輪上可說是微不足道的瞬間。香港與中國始終都是血濃於水,情重於山。更何況,回歸以來的十三年,難道中央政府就沒有信任香港,就沒有給香港人好處?

政治上,中央政府在《基本法》內給香港人許諾,特首和立法會議席會以循序漸進和根據實際情況逐步邁向普選,這是連過去殖民政府也不能給我們許下的承諾;經濟上,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有《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有人民幣業務在港先試先行,有陸續開放個人遊計劃,無不是為香港創富的機會,無不是展示中央政府對香港充分信任的表現。

信任是雙向的,中央政府信任香港,香港也要信任中央政府,要求單方面的信任是自私的。請問某部分的反對派議員,在回歸後的十三年間,您們有沒有展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還是不斷破壞這種互信,唯恐天下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