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設立綜援網原意為貧窮人士帶來基本生活保障,但樂施會一項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長者認為申請綜援手續繁複而未有申領,每月只靠生果金及子女供養維持生活,但每月仍平均超支五百多元,需動用積蓄補貼,有長者為減低生活開支而移居內地。樂施會估計,本港有逾十六萬名貧窮長者未有領取綜援,建議政府應為這些非綜援長者提供膳食津貼,及調高醫療券金額至每年一千二百元。
樂施會委託顧問公司在今年七至八月期間,訪問五百四十一名六十歲或以上、符合領取綜援資格但未有申領的長者。調查顯示受訪長者每月個人平均入息為三千三百五十九元,支出則為三千九百零四元,即每月使費約超出五百四十五元。調查發現,長者未有申領綜援主要因為獲得子女供養、希望自力更生及不清楚申請程序,約七成受訪者更認為申請手續繁複,而約七成八患有慢性疾病,一成更在調查前六個月內曾住院。
任職清潔工的七十一歲長者鍾孝平,去年因中風被迫退休,但子女無能力供養他,為減生活負擔他決定返內地居住,「每個月慳啲使,有時一個飯分兩餐食,早餐就買麵包充飢。」他雖合乎領取綜援資格,但因不想子女簽署俗稱「衰仔紙」的不供養父母證明而未有申領,每月僅靠一千元生果金及積蓄過活,現時只剩約一萬元積蓄,預計最多可支持一年生活,「如果真係冇晒錢,可能都要領綜援!」
七十九歲的陸太為了自力更生,每月靠生果金及子女給她的三千元維持生活,但因患眼疾及膝頭受傷,每月花千多元看醫生,「政府嘅醫療券每年得二百五十蚊實在太少,睇一次醫生已經用晒,加上物價愈來愈貴,每個月生活都僅僅夠用。」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曾迦慧推斷,本港約有十六萬三千多名合資格長者未有領取綜援,認為政府不應忽略這批長者,建議政府應將醫療券由現時的五張增至十二張,每張加碼至一百元,並將申請年齡降至六十五歲或以上,另提供每月六百元的膳食津貼,以及簡化申請綜援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