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成藥業界批評前日實施的《中醫藥條例》條例執行過於倉促,要求衞生署設半年至一年緩衝期。衞生署助理署長林文健反駁,署方已於兩年至五年前陸續發信通知被拒註冊中成藥的製造商,要求將藥物逐步落架,今年五至七月亦已通知藥商,條例將於年底生效,是有足夠時間令業界適應。
中藥學會秘書鄺炳南指,業界都是近半年才得悉條例要實行,要求署方設半年至一年緩衝期,讓業界有足夠時間處理未註冊的回收產品,及替存貨貼上註冊標籤。
林文健強調,五千多種要落架的中成藥都達不到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註冊要求,署方已於兩至五年前陸續發信通知其製造商,要求逐步落架,業界理應有充分時間處理。
中藥業協會理事長及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藥管理小組前主席李應生亦認為,藥房有責任知道售賣的藥物有哪些已註冊或未註冊,「已經心裏有數,呢條罰則實行時,未註冊藥物都要落架。」
李應生指,署方最初估計市面只有一萬種中成藥,但最後收到一萬六千多個註冊申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人手緊絀,要兼顧中醫註冊及中藥商牌照註冊,「中成藥擺到最尾做,人手分配方面係唔夠。」故有關法例拖延多年才實施。
此外,市民張小姐致電電台反映,其外婆一向服用止痛風濕藥,兩日前從市面購藥時發現藥物的包裝說明有變,以往有註明藥物成分,但新包裝便刪去有關註明,反而多了營養標籤,標明糖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質疑藥物變了食物。林文健建議她致電熱線查詢有關藥物是否已註冊中成藥,如無註冊便應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