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銀行瀕臨「擠提」!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一般情況下只能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最多六星期的短期食物援助,有見及此,有社福機構在私人基金捐款贊助下,年初開辦長達一年的長期食物銀行計劃,在開辦不足三個月名額已爆滿,不消十個月資助更已用罄,要停收「新症」,申請人數較原定名額增百分之一百二十九。學者直指,事件反映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只是「止咳」,不符合貧苦的實際需要,建議關愛基金可修補不足之處。
政府去年撥款一億元予五個志願機構營辦分布全港的食物銀行,提供如罐頭、米糧或麵食等食物予有需要人士,指定餐廳亦會提供熱食服務給持餐券人士。不過,受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只提供六星期的短期援助,申請人須由社工轉介,經「查家宅」式審查,才可獲得援助,而申請人多為遇突變事故家庭、低收入人士、失業、露宿者、新來港人士或非本港居民(但必須符合人道),期滿後,申請人如再有需要,須再重新申請。
其中一間營辦食物銀行的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劉妙珍表示,該會發現一些收入不穩、長期失業及新來港不足七年的人士,難以在六個星期內解除對援助食物的需求,故此該機構早前獲利希慎基金捐款四十萬餘元,於今年一月舉辦為期一年的長期食物銀行援助計劃。
她稱,有關計劃原打算接受一百二十人申請,豈料短短不足三個月,申請名額已經爆滿,至十月款項更是用罄,目前為止該計劃共有二百七十五人受惠,較原定的受惠人數增加百分之一百二十九。由於難以負荷,中心只有停收「新症」,「其實需要幫助嘅人仲好多,只係資源實在有限。」劉希望政府能協助增撥資源,繼續維持服務。
透過該計劃領取食物援助一年的阿敏(化名)表示,三年前由內地來港與丈夫團聚,惟來港數月後便與丈夫離婚,現時與八歲女兒相依為命,僅靠前夫每月六千元的贍養費維生,「又要食、又要住、又要交書簿費、又要交通費,真係好難頂!」
阿敏自言每月生活捉襟見肘,加上女兒年幼,又患有過度活躍症,極需照顧,而她左耳早年耳膜破裂,聽力嚴重受損,她難以覓得工作,對於未來生活徬徨無助,幸得到長期食物援助才可暫舒一口氣。
「個女咁細,我又做唔到嘢又攞唔到綜援,唔知點算!」求助當天,阿敏希望獲贈奶粉為女兒補充營養,可惜因無人捐贈失望而回,「如果冇食物援助,我諗我要再慳啲,但係我唔食,個女都要食!」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劉妙珍稱,雖然該會另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短期食物銀行服務,受惠人數只有百分之一至二的升幅,但不代表市民沒有需求,「啲受助者唔係已經搞掂,係佢哋知道個計劃只係六個禮拜,所以六個禮拜後就自己想辦法。」劉又稱,年關將至,多個重要節日接踵而至,屆時貧苦大眾對食物的需求更會大幅增加。
就長期食物銀行需求甚殷,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批評,政府應察覺貧苦大眾對食物銀行的需要,現時短期食物援助,確實未能協助低收入人士解決問題。「淨係可以攞六個禮拜,攞完就惟有自己搞掂,令好多有需要嘅人望門興嘆。」張期望,一百億元的關愛基金可修補部分制度的漏洞,如增撥款項予不同服務等,令更多人受惠。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根據過去一年的服務統計,五間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使用情況穩定,未有因近日食物價格上漲而有上升趨勢。按照目前服務情況,該署預計一億元撥款可供服務計劃運作至二○一三年。該署亦會密切監察服務計劃運作情況,採取適當措施及在有需要時尋求新資源回應服務需求。
圖/文:張艷紅、徐曉敏、崔祖佑、馮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