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女生喜用暖包,但「用完即棄」會造成浪費。就讀聖保祿學校的中七女生楊穎琪,憑着一個環保概念,利用暖包粉末過濾污水中的重金屬,令污水淨化。她憑此研究,獲得內地稱為「青少年諾貝爾獎」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科研比賽的一等獎,更成為本港首位女生獲得此獎項。此外,另有三名代表亦在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包括就讀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星之子」劉德健。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昨日在教育局九龍塘教育中心,為四位本港代表,包括楊穎琪、劉德健、陳凱誼及連珮珩舉行頒獎禮,表揚他們在第十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科研比賽中,分別獲得一個一等獎及三個三等獎的佳績。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資優教育)陳沛田亦有出席擔任頒獎嘉賓。
一等獎得主楊穎琪的科研項目名為「鐵之吸收術師」,先將暖包內鐵粉等粉末倒入自製的過濾器中,形成一層過濾層,再倒入污水,待九小時後,粉末便會將污水內的重金屬離子如鋅及銅等吸走,達到淨化效果,可謂名副其實的「廢物利用」。
楊穎琪指本身是「暖包」愛好者,每年會用大量暖包取暖,但自覺「用完即棄」造成大量浪費,希望可以「廢物利用」。她遂在網上作資料搜尋,發現一種類似暖包粉末的物料,可用作處理污水淨化,遂着手研究。經過五個月不斷研究及百多次實驗後,終完成有關發明。
楊穎琪指,雖然對獲獎感到開心,但暫未有成為科學家的念頭,只希望報讀藥劑課程,成為執業藥劑師。而明年五月,她將會遠赴美國,參加「英特爾最佳青年科學家獎」,有望再為本港爭光。
至於其他參賽者的發明,分別有「星之子」劉德健的「智慧型防塵電腦主機殼」,可防電腦主機入塵及抽出機內的灰塵。而參賽時就讀協恩中學的連珮珩,其發明「咬緊牙關做運動」,是一部測試人類在咬緊牙關時,是否可發出更大力度的測試器。而就讀迦密柏雨中學的陳凱誼,則透過研究「藍綠藻厭氧光合作用」,成功提取「氫氣」。
「明天小小科學家」科研比賽,每年均吸引全國各省市的優秀高中生報名參加。今屆比賽共五百八十一人申請參賽,其中一百份會選作入圍作品。一等獎可獲十萬元人民幣,三等獎則可奪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