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分析中美應如何合作的文章,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章認為,其實中美兩國所面對的經濟問題完全是兩碼子的事。首先,中國的問題並非對未來宏觀經濟缺乏信心,例如在「十二五規劃」中未有強調未來五年要達到的經濟增長率目標,說明在這方面中國政府絕不見得有任何憂慮;反而,規劃中凸顯了「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的目標,某程度反映了中國政府憂慮國內微觀經濟趕不上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
至於美國,文章認為美國沒有理由擔憂微觀經濟的活力,因為單單一部iPhone已經打破諾基亞和三星過往對全球手機市場的壟斷局面,「蘋果」將「美國創造」的市場活力展現無遺;反而,文章認為美國上下所擔憂的其實是宏觀經濟的前景。
文章還指出,中美兩國糾纏在人民幣問題和量化寬鬆政策,似乎兩國糾結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想法,但其實兩國有合作的空間。如美國對宏觀經濟缺乏信心,就由中國等新興國家去帶動全球經濟,解救美國的信心危機;反過來,美國在創新和產業轉型方面的經驗可以為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起到積極作用。
文章總結出如果中美兩國都將精神放在自己的弱項,那麼中美關係將不會是一場玩蹺蹺板的遊戲,即一方升上去另一方就必須降下來。
不過,中美關係不是純粹雙邊關係,還涉及大國崛起分享世界權力的現實。在所有國家都有權力企圖的前提下,我認為文章說法是對中美合作過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