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深水灣蘭桂坊 監察蚊患盲點

【本報訊】本港○二年首爆本地登革熱個案後,當局立即加強滅蚊防蚊措施,並開始每月公布反映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活躍情況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不過,食物環境衞生署原來未有在今次外籍患者所住的深水灣設置「蚊杯」,未能掌握該區蚊患情況及登革熱爆發風險,昨才急急補招,表示長遠會在深水灣及患者工作的中環蘭桂坊設置誘蚊產卵器。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再爆本地登革熱個案令人質疑「控蚊措施係咪差咗」,患者居住地區沒有誘蚊產卵器,反映監察系統有盲點,無法監察個別草叢滿布的屋苑,建議港府倣效個別國家抽驗白紋伊蚊是否帶有登革熱病毒。

未有設置蚊杯

食環署目前在全港三十八個分區設置誘蚊產卵器,每月公布各分區的指數,一旦指數升高,立即加強滅蚊工作。但深水灣並不包括在港島八個分區之內,據了解,雖設有「中環、上環及西營盤」分區,惟外籍患者工作的蘭桂坊則未設置「蚊杯」。食環署解釋,選擇擺放誘蚊產卵器地點是參考世衞建議擬訂,主要是曾呈報出現本地登革熱個案地區,以及人口密集的屋邨及學校區。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李明偉表示,長遠會在深水灣及蘭桂坊設置誘蚊產卵器監察白紋伊蚊。根據上周公布的八月誘蚊產卵器指數,全港平均指數雖較七月下跌近三個百分點,不過其中一個與深水灣較近的柴灣西分區,指數達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級別,鄰近深水灣的薄扶林分區於七月達警戒級別,上月回落至百分之九點一。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