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館「凸蠢」石級絆腳陷阱

廿七年前落成的紅磡體育館,興建時以加建一級石級的「蠢方法」防雨水循長樓梯流向港鐵紅磡站,無顧及行人安全致遺禍至今。即使過去一年有六宗巿民絆倒受傷意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仍死撐設計合標準、拒絕改善。地區人士與立法會議員狠斥當局處事官僚,擔心遇上散場人多擠迫,一人失足即引發骨牌效應,隨時發生「人踏人」慘劇。

紅館可容納逾萬名觀眾,每逢開場及散場皆人頭湧湧,不少觀眾更會取道綠閘對出樓梯前往紅磡站及過海巴士站,但樓梯頂端「凸起」石級卻成絆人陷阱,工作人員曾多次目睹驚險鏡頭,「試過幾次,撞啱散場嗰陣有人唔覺意kick親,仲要叫救護車嚟添!」

記者實地了解期間,發現樓梯確有一級石級,級邊雖已髹上黃色漆油提醒行人,惟晚上館外燈光昏暗,遇上散場時人多密集,行人難以察覺黃色警告線,加上附近亦不設警告牌或字句提醒,途人隨時中招。

康文署承認,過去一年上址有六次行人摔倒紀錄,當中五次在散場時發生。單在今年六月便接獲兩宗行人摔倒投訴,不過,經與建築署視察後核實樓梯按標準興建,未有損毀或地面不平現象。為確保安全,該署聯同建築署及其他部門檢查場地設施,需要時會安排維修,或增加樓梯扶手及加強照明等,以提升安全。不過,記者發現,經本報轉介後,堅拒改善的康文署特別派出職員在開場散場期間以「人肉警示」方式提醒市民。

建築署發言人則稱,上址梯級於一九八三年與香港體育館同期建成,入口前升高一級,原意為阻擋平台地面雨水沿梯級湧進下面行人通道而設。該署正與康文署研究進一步改善措施。

人多散場恐骨牌效應

「樓梯級咁設計好有問題,擺明畀個陷阱市民踩!」油尖旺區議員關秀玲坦言,過去曾接上述梯級陷阱投訴,對康文署至今仍未積極跟進感失望,並擔心有遊客於該處絆倒將淪國際笑話,「人多散場時,如果有人喺樓梯口跌倒,好易有骨牌效應,傷亡慘重!要防雨水流落樓梯,改斜台咪得囉!」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淑莊指,上址樓梯多次發生摔倒事故,證明設計不安全,但當局仍未處理,漠視民意,「人命關天,咩人跌倒受傷都唔好!政府部門咁多專家,冇理由一級樓梯都解決唔到!」

記者 吳琰玲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