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識綁鞋帶 港孩堪憂

【專案組報道】繼電車「港男」、巴辣「港女」後,「港孩」也誕生了。「港孩」生於九十年代中後期,父母百般寵愛,只着重子女讀書成績,令他們缺乏自理能力,甚至患上「王子、公主病」。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恐「港孩」質素無力接捧,政府應從速制訂方法改善。

記者近日在九龍塘小學區,就六至七歲兒童的自理能力指標(即小一至小二學生應該懂得自己做的事),訪問近二十名小四至小六(九歲至十二歲)的學生,當中約一半懂得戴錶、扣鈕拉鏈及獨自睡覺,但逾八成受訪學生不懂綁鞋帶、剪指甲及自行食有骨食物。

家長縱容銀紙當畫紙

港孩自理能力不足,與家長對此不以為然有關。女兒就讀小學五年級的朱太說:「我完全唔覺得個女唔識綁鞋帶、唔識照顧自己係大問題,讀書叻咪得囉!」

生於中產家庭的「港孩」Sylvia(假名),年僅八歲已擁有手提電話、數碼相機、遊戲機及iPod等。被問及為何讓女兒一身名牌時,Sylvia父親說:「我哋掛住做嘢,冇時間陪佢,可以嘅話都喺物質上盡量補償畀佢!」傭人表示Sylvia曾因鮑魚上有一小黑點而將之丟掉。而她也無金錢概念,曾到遊戲中心玩樂,一次過將五百元代幣玩擲彩虹遊戲,還曾用多張一百元紙幣寫字畫畫,玩完後便棄掉。

13歲自認BB唔識大

另一「港孩」Daniel(假名)十三歲仍整天嚷着自己是「BB」,閒時看幼兒節目《天線得得B》,無論他到哪裏,都一定「攬實」幾隻公仔。他現讀中一,仍不懂更換衣服,不懂自己洗澡,睡前仍要用奶瓶喝奶。Daniel用餐時,傭人要用剪刀將菜肉剪碎方能進食。

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認為家長太注重孩子學業,為了讓子女溫書,毋須他們做日常的自理工作。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憂慮,若「港孩」情況延續,沒有改善,成長後會對本港社會質素有負面影響,更會拖低香港的競爭力。浸會大學幼兒及基礎教育總監李南玉建議家長及學校可於日常生活做起,鼓勵子女學習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