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世,誰也想給逝者一個安詳的告別儀式。近年俗稱「院出」的葬禮愈來愈多,即不經殯儀館設靈,直接從醫院出殯,簡化程序。惟最近明愛醫院因改建工程而暫設的臨時殮房,疑因面積細兼資源不足,竟安排逝者家屬露天瞻仰遺容,被斥極不尊重。關注團體認為院方做法不妥,醫管局應加強配套措施,給逝者送上最後的尊重。
「不能想像明愛這樣的天主教醫院,要死者露天給家人送最後一程。」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逝者家屬以悲憤心情力斥明愛醫院數宗罪。他說,近月有親人在該院離世,由於家屬不多,故直接從醫院出殯,卻沒想到竟要「偷偷摸摸」地進行,「喃嘸先生唸經時,像做賊般不時四圍偷看,像怕被人捉着。」
該家屬說,唸經儀式被安排在殮房後巷進行,法師感渾身不自在,且附近亦有裝修工人工作;最令他氣憤的是要在露天地方瞻仰遺容,「樓上病房的病人又可看到儀式進行及未蓋棺的死者!」他更說,儀式進行期間,剛巧碰見另一領遺體的家屬,尷尬萬分。
明愛殮房原位於深水埗永康街,為配合該院第二期重建計劃,現時改為設於山上懷仁樓一樓,然而路途迂迴曲折,靈車不易到達。該家屬強調,殮房職員其實十分稱職,並向他們解釋安排不周是因為管理層不撥資源、沒地方所致。他批評:「明愛失救事件發生一年多後,管理文化及作風未有改善,話以人為本,提供全人照料,簡直是廢話。」
一般而言,計劃替先人「院出」的家屬可向醫院申請有關安排,並容許在殮房附近作簡單拜祭,告別儀式完成後,遺體就直接運往土葬或火葬。
本報日前到過明愛醫院殮房視察,短短一個上午,便有數名死者的遺體被領走,期間約十名親友在法師引領下,向逝者鞠躬拜祭,眾人便步向殮房旁的「裝殮室」,殯儀館員工推出逝者遺體,讓家屬瞻仰遺容,雖然室外有上蓋,但仍處半露天地方。
其實,各間醫院一般會在殮房附近闢出入殮室和告別室,前者替逝者潔淨及化妝等,後者給家屬瞻仰遺容,唯獨明愛醫院是例外。以伊利沙伯醫院為例,院方在殮房旁設置一間「安寧堂」供親友瞻仰遺容,並可在靈車上落處燃點清香拜祭;而廣華醫院的情況也與伊院相若。
殯儀業商會永遠會長吳耀棠批評明愛醫院做法不當,「死人都要有瓦遮頭。」他表示,新界鄉郊也有露天拜祭,告別先人時定必將一塊氈掛空蓋在棺木上,才讓家屬瞻仰遺容。他理解該院的殮房屬臨時性,但也應該加強相關設備,「一個人無論在生在死也不能席地離開,一定要尊重。」
聖雅各福群會「後顧無憂」規劃服務社工岑智榮認為今次是特殊事件。據他了解,該院的臨時入殮室及告別室面積較細,「舊址的面積很大。」他說,「院出」需求日漸增多,醫管局應盡量美化或整潔告別室,「給死者在人生最後一程送上尊重。」
明愛醫院回應指,暫設的殮房自今年三月底啟用,家屬可於「裝殮室」替逝者裝殮及簡單告別儀式。不過,院方否認安排家屬在露天地方進行有關儀式。發言人稱,「裝殮室」房間面積較小,且屬臨時性質,院方會向家屬解釋有關安排,如引致家屬不便,盼其見諒。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