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牌展示運動 政府做壞榜樣

【專案組報道】差餉物業估價署在去年年尾推行「門牌號數展示運動」,並要求各政府部門配合,事隔數月,本報巡查多處的政府建築物,發現康文署及衞生署根本沒有遵照估價署的參考建議,不少建築物的門牌號數,字體小如蠶豆,部分更是「失蹤」。民間監察團體及立法會議員炮轟部門做壞榜樣,難以說服外界配合。

門牌難察覺似隱形

估價署推出的「門牌號數展示運動」,呼籲各界正確標示門牌號數,藉以方便郵政、警務、救護及消防等緊急服務,估價署還提供了若干參考建議,包括標示位置不應受遮蔽、顏色要與背景有對比,字體高度及闊度分別最少有五十及四十毫米等。

但本報巡查發現,提供多項公眾服務的康文署及衞生署,在大埔、葵青及荃灣三區,發現多幢建築物的門牌號數裝置有問題,如大埔運動場壁球及網球中心,門牌號數更是「完全失蹤」。

亦有一些建築物的門牌號數是「有等如無」,如掛在大埔運動場鐵閘的字形,體積細如蠶豆,而葵涌公眾殮房正門也沒有展示門牌號數,此外,荃灣大會堂的門牌,則以半透明的淺紅色膠紙製成,由於它與正門玻璃底色相近,令門牌等同「隱形」。

康文署發言人指已訂購合適門牌安裝於上述建築物,預計月內完成,而衞生署亦承認葵涌公眾殮房正門因外牆剝落,影響門牌位置,維修工程完結後即把原有門牌安放妥當。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會發言人蔡耀昌指政府推行門牌號數運動,要帶頭做起。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建議政府全面檢視轄下設施,盡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