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九億資助反催命

教育局本學年預算撥款近九億元額外支援融合教育「有名無實」收場,全港逾九百間原參與計劃或獲得相關津貼的學校,當中不少對融合教育的承諾「名存實亡」,只是支持卻不執行,為免影響成績拒收特殊生,令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搵學校時處處碰壁,飽受歧視。有居於屯門、有自閉傾向的六歲學童,去年叩門十間小學均拒絕「接收」,現需每日跨區遠赴中西區上學。反觀有小學卻因願意接收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新移民學生,卻變成弱勢學校,慘遭教育局發出「殺校令」,學校及特殊生最終被迫走上絕路。

本學年向教育局登記參與「融合教育計劃」、「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和獲提供「學習支援津貼」的學校數目,分別為五十四間、二百七十七間及五百七十九間,涉及項目額外支援和服務預算開支約為八億九千萬元。

家住屯門區的侯先生育有六歲兒子,三年前發現有自閉傾向,讀幼稚園時因專注力不足、時常「四圍走」及容易發脾氣遭幼園投訴。為免兒子升讀小學遭受同樣待遇,侯先生提早兩年物色學校。

屯門十校拒收自閉男生

他接受本報訪問時無奈說,過去兩年曾先後致電多達十間屯門區自稱推行融合教育或獲額外津貼的小學查詢,但每當提及兒子有自閉傾向時,不少學校職員即以「校長唔喺度」、「校長唔得閒」為由婉拒,最後僅得半數學校願意接見,但接見時則以「學校無咁嘅配套」、「老師唔識照顧呢類學生」、「特殊學習需要的學額已爆滿」等理由拒絕取錄其子,令他感到非常絕望和沮喪。

最後他帶同兒子跨區到中西區新會商會學校一試,終獲取錄。侯先生說,現時其兒子在該校就讀小一,老師特別為他調節功課量,「呢度嘅老師、校工和同學對我個仔不但毫無歧視,仲好有愛心,好包容、好照顧佢,佢可以喺度讀書係佢嘅幸福。」

可惜事與願違,全校取錄近四成四新來港學童,以及近三成二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新會商會學校,近年卻因此而多次面臨殺校威脅,新學年也不例外。侯先生對此憂心忡忡,「呢間學校辦融合教育辦得咁成功,有其存在價值,點解教育局只係因為佢收唔夠學生,就要殺校﹖我驚日後再搵唔到間咁好嘅學校」,其太太惶恐下曾致電同區其他小學查詢插班安排,但卻換來冷淡回應,並提醒她所有插班申請均必須通過筆試和面試。

新會商會學校有教無類

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坦言,該區不少較大規模的小學不願取錄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新來港學生,部分在其他小學就讀的學生更因遭受歧視而選擇中途轉校,該校每年平均取錄三至五名特殊學生或新來港的插班生。

教育局發言人稱,當局會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數目和所需支援,向學校提供額外資源、教師培訓和專業支援,以便落實「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照顧學生特殊教育需要。

■記者李寶怡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