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艦艇爆炸,「北韓發動攻擊」是最初國際上普遍的揣測,引爆東北亞區域可能的危機。事實上,北韓是個不負責任的共產極權國家,也是令人頭痛的麻煩分子,故一有風吹草動,都會怪到北韓頭上。
此次意外,南韓並沒有主動告知他國,青瓦台內部在事發後也未公開說明,國際間均是由南韓媒體報道而得知消息,以致各種傳聞滿天飛,有時指北韓發動攻擊,有時說艦艇內部爆炸,此等訊息隨即傳遍全球,引來極大混亂。
事發時馬英九正值外訪,他立即放下既定行程,展開緊急應變措施,正式進入「驚爆十五小時」。國安單位認為,若確認是北韓發動攻擊,東北亞情勢將陷入更大危機,馬英九必須立刻取消訪問,乘坐專機返台。馬英九一行且戰且走,一邊繼續行程,一邊和台灣本土保持聯絡,視情勢再隨機研判。
當時身在帛琉的馬英九,衞星電話響個不停,台灣帛琉之間熱線不斷,以確實掌握境內外情勢發展。馬英九在十五小時之內,三度召開小型國安會議,從精確掌握訊息到據此而擬定行動方案,再逐步公開流程,安定民心。國安系統少有這般熱鬧,可以說,「驚爆十五小時」是外交部、國安會、國防部聯合進行的國安機制演練。
八八風災時,由於遲遲不啟動國安機制調派軍隊救災,引發了滔天民憤,認為馬英九政府遲鈍。在今次事件,即見馬英九有所改進,並見成效。南韓為當事者,緊張絕對可以理解,台灣卻比南韓更緊張,甚至三度召開國安會議。在南韓軍艦沉沒之後,六方會談的國家美中日俄都尚未表態,台灣卻反應敏銳地搶於前,只是誠如當局所言:「不能毫無反應,但也不能反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