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市區重建癡呆症湧現

短期記憶力衰退是老年癡呆症典型病徵,但易被忽略,往往待患者出現行為異常或情緒問題,由家人帶同求診時,病情已變得嚴重。精神科醫生指出,患者長期在熟悉的環境生活多年,患者出現「無記性」,他們本身或家人也不會留意,直至生活環境改變,例如搬屋或出外旅行,需要面對陌生環境,病徵突然出現。估計隨着本港市區重建展開,長者密集的社區將成為老年癡呆症重災區。

早期老年癡呆症徵狀是近期記憶力衰退和思考能力減低;中期徵狀包括情緒不穩、日夜顛倒和生活需要家人協助等;病情至晚期時,患者無法認出家人、大小便失禁和完全喪失自我照顧能力。

新環境令心理壓力大增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出,早期癡呆症患者可維持日常生活,但一旦居住環境改變,記憶力衰退便會嚴重。他舉例,屯門建西鐵,需要清拆屋邨,大批長者遷離居住多年的地方,老年癡呆症患者突然增加。他說,曾探訪一名搬到新屋邨的長者,對方在新居安裝近十把門鎖,單是開門也花了近半小時,日常要帶同十條鎖匙外出,反映長者對陌生環境極度擔心,害怕家中財物被人偷去。

丁錫全指出,獨居長者搬離居住多年的社區,在新的環境「唔識去買餸、唔識去公園或老人中心」,心理壓力因而大幅增加,加劇癡呆症病情。他表示,觀塘區長者人數佔區內人口一成半,該區日後進行重建,可能是老年癡呆症的重災區,當局需要考慮原區安置受影響的長者。

他說,子女成長建立家庭後,每周可能只與父母上一次茶樓或假日到父母家中吃飯,見面時間減少,難以察覺年長父母是否出現早期的癡呆症病徵。他建議子女,到訪父母家中時留意廚房和雪櫃,若發現大量已變壞的食物,顯示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低,需要提高警覺,甚至帶同父母見醫生。目前治療老年癡呆症主要使用藥物「鹽酸多奈哌劑」,雖無法令退化的腦細胞再生,但可改善記憶力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