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碳解毒減洗胃風險

【本報訊】市民過往誤服過量藥物,總聯想起到醫院洗胃,但其實將長長的喉管插入病人口中再直達胃部,當中存在不少風險,包括刺穿食道、胃部及引發肺炎等,故公立醫院近年已減少為中毒病人洗胃,改為使用新興解毒法寶「活性碳」。中毒病人只須喝下一小杯活性碳,當中的碳粉會將有毒物質吸走,並自然排出體外,現時公立醫院接獲的中毒個案中,約一成會採用此方法解毒。

中毒諮詢中心總監劉飛龍表示,服用大量藥物引致中毒的病人送院,醫生一般替病人洗胃,將喉管插入口部並經食道達到胃部,再以溶劑沖走毒藥。然而由於病人在插喉過程中或會掙扎,每一百宗洗胃個案便有三宗併發症,包括刺傷食道及胃部、心律不整及肺炎等,甚至有致命風險,因此近年前線醫生已減少以洗胃作為解毒方法,「除非唔洗胃會有即時生命危險,否則都唔太主張為中毒病人洗胃。」

「無味芝麻糊」自然排出

他指近年公立醫院普遍改用活性碳為服藥過量的病人解毒,他形容活性碳如「無味芝麻糊」,病人喝下一小杯後只需約一小時便可達胃部,碳粉吸走氣味及毒藥微細粒子,阻止藥物溶解被器官吸收,並隨大便排出體外。現時約十分之一中毒個案會利用活性碳解毒,相比之下洗胃個案只有約百分之一。不過,活性碳並非萬試萬靈,如誤服鏹水、甲醇等,或山埃中毒致嚴重昏迷的個案,便不可使用活性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