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笑看天下:醫療政策本末倒置

市面上的醫療保險問題多多,保險公司「只供不賠」的做法,發揮不到醫療保險應有的作用,譬如投保人有病會有每日幾百元的住院津貼,但須住公立醫院,住私家醫院低至兩成,此類產品實質上無做到分擔風險。此外,高風險人士不受保,健康人士患病索償亦要加保費,續保情況亦不理想。

針對市場上保險業界運作良莠不齊,政府不排除自組醫保公司,並謂會有一些特定的設計,令年輕和健康人士投保「有着數」。政府動作多多,卻經常雷聲大雨點小,以上計劃亦當作如是觀。美國一份《醫療行業的混亂與組織》的調查報告便指出:當今日益分散的醫療系統中,醫療成本經常被提高,造成醫療質量卻被降低的局面。

報告指醫學上的「進步」如更好的診斷、藥物和治療方法,卻因醫學的日益專業化而滋生了「混亂」。一個參加了醫療保險項目的美國人,每年平均要看七個醫生。此外,醫院和院外醫生的不配合也是一個問題;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出院時,沒有拿到詳細記錄他們住院時所接受的檢查和治療的「出院摘要」。在二○○八年初,使用「電子病歷」的醫生還不足百分之二十;啟動成本過高是推廣「電子病歷」的一個主要障礙。

香港公立醫院要推行「電子病歷」,美國的經驗可以借鑑。不過,香港私家診所應用「電子病歷」的數目仍偏低,甚麼「電子健康聯盟」仍是不切實際的構想,一項電子醫療券計劃,搞到「妹仔大過主人婆」。政府唔想方設法穩定前線員工,又話要搞醫保,這不是本末倒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