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民無片瓦遮頭 富裕社會之恥

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然而諷刺的是,「天堂」不僅向遊客敞開大門,更吸引不少露宿者聚集。被旅發局列為重點推介的旅遊景點及購物區油麻地玉器市場,就有兩名露宿者長期盤據在門口,嚴重影響環境衞生,令遊客望而卻步。除玉器市場外,中環皇后大道中及銅鑼灣等購物熱點,亦成為露宿者聚集的「天堂」。事實上,露宿者成為另類觀光「景點」,不但有損本港形象,更揭示港府扶貧不力,貧富懸殊日益惡化。

「到玉器市場,您可以選購款式繁多的玉石飾品……場內約有四百個註冊玉器攤子,販賣各式玉吊墜、玉戒指、玉鐲子、玉雕刻及玉擺設等,豐儉由人」,這是旅發局網頁上對玉器市場的描述。不過,當旅客真正到玉器市場時,映入眼簾的卻可能是另一番景象。玉器市場的租戶表示,近月有兩名男露宿者經常盤據在門口,遊客紛紛掩鼻而過,生意大受影響。亦有商戶稱,該兩名露宿者有酗酒和不洗澡惡習,飢餓時更會以垃圾桶的食物殘渣果腹,令門口位置產生難聞異味,還惹來蟑螂老鼠。旅客乘興遊覽玉器市場,在還沒「選購款式繁多的玉石飾品」之前,便可能因正門前的烏煙瘴氣卻步,敗興而回。

事實上,玉器市場只是露宿者眾多聚集地點之一。銅鑼灣鬧市亦長期有露宿者瑟縮睡在馬路邊的手推車上,車上有多個發霉紙皮箱、膠袋及報紙等雜物,霸佔路面,衞生情況惡劣;中環的情況亦不遑多讓,有露宿者躺臥在皇后大道中行人路,不少遊客均表示,不應該讓露宿者在遊客區露宿。

但令人驚訝的是,面對露宿者問題,當局踢一踢才動一動。以玉器市場的個案為例,商戶曾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惟警方進行五次所謂聯合行動,仍未能令兩名露宿者離開,最終本報介入查詢,當局才以清洗及打掃為名,成功勸服其中一位露宿者入院治理,另一人則自願離開。難怪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處理露宿者問題不夠積極,要傳媒介入才進行清掃行動。

其實,本港露宿者問題由來已久,旅遊景點露宿者為患只是比較突出的例子而已。社署數字顯示,露宿者登記人數近年來不斷增加,由○七年的三百二十多人,逐年攀升至今年頭十個月的四百二十多人,而有社工估計,由於登記條件等限制,實際露宿者可能超過八百人。雖然當局設有露宿者之家,但社福界人士批評,社署撥款及宿位的增加速度,追不上實際需要,加上由於宿舍營運欠透明度,部分申領了綜援租金津貼的人士,得以長期佔用免費宿位。

面對日趨嚴重的露宿者問題,當局除了必須盡快增撥資源,確保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有棲身之所,更重要的是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露宿者問題。市民露宿街頭,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部分人因酗酒、濫藥而淪為無家可歸,有的露宿者則受精神問題困擾,但無可否認,貧窮和失業問題肯定是露宿問題的根子所在。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人們發現街頭多了一批打扮整齊的「露宿新丁」,他們大部分是原本在內地或澳門打工回流返港的中年人士,在長期無法覓得工作、積蓄耗盡下才無奈加入露宿者大軍。對此,當局不能視而不見,見而不理。

杜甫曾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形容唐代社會貧富懸殊的狀況,想不到千多年後的香港,這兩句詩依然有現實意義。事實上,香港已成為發達經濟體系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愈來愈多人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這不僅是香港這個富裕社會的一大諷刺,更是港府的一大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