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內地處於危機多發期

明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緊接着下來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適逢國際風雲變幻加劇,內地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有突出的指導意義,影響深遠。

二○○六年起實施的「十一五」規劃,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發展戰略,通過自主創新、自主知識、自主技術來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力求降低能源消耗,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企業「走出去」的實力,進一步增加出口競爭的能力。

很明顯的變化是,經過金融海嘯的洗禮後,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工業國的新保護主義興起,中國的製造業出口面臨重重阻力。所以調整產業結構、擴內需促消費將是「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戰略,中央希望再用十年的努力,從根本上解決「三農」(農業、農村及農民)問題,在二○二○年戰略機遇期結束之時,中國能具備中等發達國家的實力。換言之,沒有農村的現代化,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同時,收入分配不公平,以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矛盾現象非常突出,社會兩極分化,促成社會低收入階層的抗爭行動不斷升級,和諧社會的目標變成紙上談兵。

專家早於二○○四年就發出預警,認為二○一○年前後是內地「危機多發時期」,包括城鄉貧困、失業、農民工基本生活保障、金融體系缺陷,以至政府腐敗等問題交織在一起,風乘火勢,危險性大增,近年不斷發生群體性事件即為明證。

因此,求「穩」仍然是各項政策與發展戰略的基調,未來十年必須致力於完善法制、保證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建立社會安全網及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以至提升環保意識與水平,才能順民心及保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