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近期各行各業已陸續刮起加價風。多家公共事業及公共交通機構已獲准或申請加價,其中天星小輪紅磡至灣仔及中環線落實明年一月一日起加價,尖沙咀至中環及灣仔線的第二階段加價,亦會在同日生效;此外,房屋委員會通過轄下逾百個停車場,明年起加租百分之三至逾一成,而房屋協會轄下二十個屋邨租金及兩電電費,明年亦可能調高。教育方面更是遍吹加風,三百七十間非牟利幼稚園逆市加學費,部分加幅達一成,有的私立幼稚園甚至變相狂加四成學費。教育局又批准逾二十間直資學校調整學費,有學校的個別級別加幅達二至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加價的項目都與市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必然會增加市民的日常生活開支,特別是對基層市民將會帶來沉重的壓力。當然,若本港經濟真的如政府吹噓的那樣,「隧道盡頭已看到了曙光」,加價風的影響還不至於太大,但實際上,本港股市反彈,樓市暢旺,只是大量外來熱錢吹捧的結果,本港實體經濟並沒有實質性改善。銀行公會日前指出,本港失業數字雖已輕微回落,但外貿表現仍然疲弱,經濟進一步改善需時,過程或會非常緩慢。
普通打工仔更是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經濟復甦的氣息,目前尚有超過二十萬失業者在望天打卦,能僥倖保住飯碗的,不少人也已被減薪,日常開支早已捉襟見肘,若加風再起,必然雪上加霜。
今次大老山隧道申請加價的理由是車流量下跌,回報率不符預期。事實上,這也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近年來,私營隧道不斷加價,與公營隧道的收費差距日益擴大,造成各隧道的車流量愈來愈不平衡。就以大老山隧道和獅子山隧道來說,前者加價後私家車收費十五元,後者收費維持八元,結果不問可知,兩條隧道的車流量必然會進一步失衡。這種情況在三條過海隧道之間更為明顯,紅隧長期擁擠不堪,而東、西隧則是門庭冷落車馬稀。
此問題已困擾香港多年,造成難以估量的社會和經濟損失。雖然港府多次表示要想辦法解決,包括研究回購私營隧道的可行性,可惜至今依然是只聞樓梯響,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當局束手無策,只好坐視隧道公司不斷申請加價,於是形成「加價—車流量減少—再加價—車流量再減少」的惡性循環。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受害的還是市民。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對於大老山隧道的加價申請,當局不應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須盡快全面檢討隧道經營模式,尋求治本之道。否則,在目前經濟乍暖還寒的情況下,貿然批准大老山隧道等公共事業加價,必然會進一步引發加風,激起更大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