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覆蓋明渠大坑變暗坑

本文重點
【專案組報道】繼中環天星碼頭、灣仔喜帖街相繼被清拆後,銅鑼灣大坑的起源地大水坑,也將會消失變成暗渠。政府近月又以「渠水臭」為由,正展開覆蓋明渠工程。老村民希望政府於「暗坑」立地標,為大坑留下歷史印記。

大坑區從前實有一條大水坑,匯合南面的畢拿山各條支流,流進維多利亞港。在本港開埠初期,大水坑兩旁(即現時的浣紗街近蓮花街附近),聚居了過千名客家人,自稱大坑村村民,後來,外界也稱該處為大坑。

住了八十多年的林婆婆,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便在水坑旁賣糯米飯,她說:「依家嘅浣紗街近光明台位置,喺四、五十年代時係大水坑上游,有好多個『番衣氹』。『番衣氹』係面積約半個泳池大嘅水氹,好多村民,甚至附近洗衣公司職員攞埋客人啲衫嚟呢度洗,再拎住支棍『扑扑扑』打衫,打走污垢。」

在大坑居住了六十多年的大坑坊眾福利會總務主任陳德輝指:「當年一落雨導致山泥傾瀉,沙石多就成日水浸。」

渠署指傳出異味

大部分水渠於六十年代被填平,變成今天的浣紗街。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指出,位於皇仁書院旁約長二百米的明渠,就是大水渠僅餘部分。不過,渠務署指明渠傳出異味,在月初起做為期三年的覆蓋明渠工程,但署方沒有回應會否立地標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