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形象工程頻擾民 病急投醫必生亂

正當各界關注「十大基建」繼續蹉跎歲月之際,港府又出現病急亂投醫、為壓低失業率而催谷工程上馬的傾向。最近,當局以緩和八號幹線的交通負荷為由,重提因民意反對而長期擱置的沙田T4號主幹公路計劃,再次挑起社會矛盾。

五年多前,當局以疏通沙田及馬鞍山的道路負荷為由,建議以高架橋形式建造一條一點七公里長的T4號主幹路,連接沙田曾大屋附近的沙田路、獅子山隧道公路及T3號道路,再駁通即將全線通車的八號幹線。不過,有關建議出籠後劣評如潮,原因是橋身有十多層樓那麼高,有人形容高架路宛如一把明月彎刀,將沙田與大圍一分兩截,大煞風景,不但有破壞風水之虞,亦不可避免地影響當地樓價。而且,起橋後帶來的行車噪音及微粒等環境污染,也威脅居民的健康。

更重要的是,當地居民認為這條T4號主幹路根本是不必要的。因為,目前八號幹線的每日平均車流量僅二萬多架次,僅及當局設計容量十二萬架次的五分之一,根本不存在所謂交通擠塞的問題,可見興建起分流作用的T4號主幹路並無迫切性及必要性,純屬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當然,現時八號幹線尚未全線貫通,將來貫通後車流量可能有所提高,但到底會提高多少,當局並無一個科學的評估。這就難怪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興建這條公路,有關計劃後來被沙田區議會否決。

莫名其妙的是,事隔多年之後,當局掀起舊傷疤,聲稱興建T4號公路的理由仍然成立,並計劃將有關計劃呈交立法會討論。然而,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當局起碼要先行蒐集八號幹線全線通車半年後的數據,確實新增的車流量足以支持新建道路,才能提出具體的方案。言下之意,若當局提不出有關數據,證明新道路勢所必建,就不可能得到立法會的支持。

有關公路計劃既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也不太可能獲得立法會通過,但當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動機不能不惹人疑竇。其實,當局對公路計劃舊事重提,未必是出於緩解交通的考慮,而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眾所周知,在金融海嘯衝擊之下,本港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但當局的救市措施乏善可陳,十大基建更是遠水難救近火,無計可施之下,只好臨急抱佛腳,一方面拼湊出一些零碎小工程出來交差,另一方面將以前因各種原因被擱置的工程計劃重新包裝推出,企圖蒙混過關。說穿了,這是為基建而基建,為就業而就業,但求眼前過關,而置香港長遠及整體利益於不顧。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政府庫房中的一分一毫,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當局豈能為了粉飾就業而勞民傷財,造出一個個得物無所用的大白象?為了建造一個醜陋的形象工程而犧牲沙田區數十萬市民安居樂業的權利,這到底值不值?

香港在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投資百億元的西部通道啟用一年後,每日平均車流量仍然僅及預期車流量的兩成。西區海底隧道及大欖隧道亦如此,建成後流量偏低,未能緩解紅隧及獅隧交通負荷之餘,管理方不斷提高使用收費,令車流量不平衡的問題更趨嚴重,長期受人詬病。現在,當局又以預測八號幹線貫通後車流量大增為由,有意重建T4號主幹路,這個評估到底有多少科學性,已不言自明。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市民希望當局盡快推動十大基建上馬,這才是振興經濟、創造就業的根本之道,但港府推動大型基建有心無力,卻一再無視民意反對,捨本逐末,專門在零敲碎打的小工程上下工夫,怎能不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