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往上海的飛機上,坐在我後排的兩位生意人侃侃而談,話題突然扯到今天基層人士缺乏機會向上爬的問題。其中一位說:你想,他們真是沒有甚麼人生樂趣,日做夜做,只拿到五千元左右的工資。在以前的社會,窮人也有出頭天,今天,這些人永遠是基層,他們的孩子也沒辦法與課外活動多姿多采的中產孩子競爭。因此,我其實不介意有最低工資這回事。在我住的大廈,若能確保清潔工取得起碼八千元月薪,我不介意加管理費。
我用心的聽,因為我很少從生意人口中聽到如此正面和關懷弱勢的言論,可能他是白手興家,小時捱過窮,有點感慨吧。但願他的想法能夠傳開去,成為主流。
扶貧委員會已消失,但貧窮依然是香港最大的不平等,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政府剛公布顯示各區貧窮情況的數據,灣仔是「富貴區」,家庭平均收入過去三年增加了五千元;相反,在深水埗區,平均家庭入息過去三年只增加了六百元。數據再次反映基層人士被困於某些社區,香港的經濟發展成果與他們無關。
貧窮的最大影響是下一代的機會。為了縮窄「數碼鴻溝」,聞說特首會在施政報告提出資助清貧家庭學童的上網費。
如今是網絡年代,學習與網絡分不開,我當然歡迎這新措施。但誰為清貧學生提供電腦?他們的父母每月掙那微薄的數千元,如何購買和更新電腦?上網費只是「豉油」,如飛機上那位生意人所說,政府不能迴避的,是要盡快為基層人士訂立最低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