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最近簽署八項最新合作協議,包括共同開發深圳前海成為新示範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重點發展金融、物流、高端商業服務、科技等產業。雙方更希望以「前店後廠」模式合作,香港是支援為主的後廠,前海則打造成香港的前店,透過前海窗戶向內地推銷香港的服務業,進一步打入內地,輻射珠三角以至全國,但有關計劃則引起不少人擔憂,前海發展金融業成熟後,恐會調過來威脅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變競爭對手失合作關係
就此情況,「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電話形式訪問了三百八十一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三成四受訪者憂慮,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會影響香港長遠經濟;兩成六擔心香港金融服務業遲早被取代;兩成認為香港發展被深圳迎頭趕上。
被問及對港粵一直以前店後廠形式合作,以前香港是內地前店,但現時廣東提出以前海作為香港的前店有何看法時,四成二直指兩地將變成競爭對手,失去合作關係;兩成八則稱兩地優勢會逆轉,香港變成內地後廠。
政府技窮無發展新方向
如果香港由面向世界做內地對外窗口的前店,變為要依賴內地去宣傳推廣才可賴以生存的後廠,五成七則稱,反映政府技窮,無法替香港定出新發展方向;一成七斥回歸十二年香港產業發展原地踏步;一成四則無奈指香港官員已經盡力,只是時移世易。
對於香港面對鄰近地區競爭,但曾蔭權僅重提六大產業為施政報告的重點,三成九受訪者狠批政府不懂變通來迎接新形勢;兩成六指摘炒冷飯政策,難抵外來衝擊;一成七稱有關政策已不合時宜。調查又發現,最多人希望施政報告重點應該是促進經濟及就業,佔四成四人;兩成七認為要加強香港優勢;其餘依次序為醫療改革及改善教育,分別有一成四及一成三人。
施政報告吹水難有驚喜
調查亦反映,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政府在年中推出的紓困加碼措施並不足夠,四成受訪者希望施政報告的措施能照顧各階層;兩成五則期望報告內容能對症下藥紓困;希望加大措施力度的佔一成九。雖然受訪者對施政報告抱有期望,但大部分市民亦坦言對施政報告無信心,四成四預期施政報告無驚喜,幫不到市民解困;分別有一成九則感到最終會變成吹水報告,以及報告內容會迴避爭議性問題。
綜觀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發展前海對香港服務業造成一定威脅,政府仍打算以六大產業為長遠發展目標,是沒有切合新形勢及未來面對新的挑戰,根本難抵外來衝擊。
慢人一大截 滬深澳趕上
四大經濟支柱無一穩陣
深圳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令香港面對重大隱憂,但曾蔭權仍以被形容為「炒冷飯」、「吹水口號」的六大產業作為施政報告重點,有學者質疑政府技窮,已經沒有新點子對抗不明朗的前景及外來挑戰,只好硬推六大產業期望暫時過關。有學者則擔心六大產業「得個講字」,希望政府在施政報告交代清楚實質藍圖,香港如何靠六大產業避免邊緣化。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香港失業情況嚴重,但發展六大產業是遠水不能救近火,能否產業化也成疑問,例如醫療產業化,剛起步的香港如何與已發展成熟的新加坡及泰國競爭。
鍾又稱,即使香港面對多種不明朗因素,如前海發展的競爭、經濟困境等,但曾蔭權僅以「炒冷飯」的六大產業迎接新形勢,反映已經「諗唔到點子及出路」,期望六大產業可應付市民暫時過關,多於有實際作用。
須找新定位求雙贏
對於粵港融合新形勢,鍾坦言香港難以長期維持優勢,很多人都對香港未來的角色沒有信心,事實上香港已經是成熟的經濟體,被正在急速發展的內地城市超越是必經階段,「香港無可能永遠跑第一」。因此政府未來的施政最重要找出新定位,尋求協調的合作方法,如何配合粵港合作新形勢,從而取得雙贏,以維持香港合理及平衡的生活質素。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則形容,現時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沒有一支「穩陣」,政府的確要尋找新亮點,推動經濟再上台階,惟六大產業最大問題是「急唔來」,產業需要投放大量投資及人才培養,需要時間吸引外來投資形成產業群。
他最擔心政府經常「得個講字」,市民亦憂慮「香港成日慢人一大截」,當局「左研究右研究」最終被鄰近地區如上海、深圳及澳門趕上。宋促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交代如何透過六大產業令香港不被邊緣化,讓市民感受到政府的決心。
故步自封勢被邊緣化
粵港研究以前店後廠形式發展深圳前海,有中小企組織預期,香港地位將被愈削愈弱,勢必淪為「後廠」,如港府仍欠危機感繼續故步自封,香港甚至會完全被邊緣化。有經濟學者則稱,香港會變成被動角色,領導地位將會慢慢消失。
中小企救亡大聯盟發起人賴國昭認為,粵港以前店後廠形式發展前海,香港地位將被削弱,又認為內地與香港合作只是「畀面派對」,十年後當前海發展上了軌道,將對香港造成重大影響,例如外資跳過香港直接到內地投資,到時內地大可將香港「一腳踢開」。賴又提醒當局,香港淪為後廠幾成定局,如港府繼續故步自封,香港將被完全邊緣化。
領導地位慢慢消失
對於曾蔭權回應港人憂慮前海威脅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時,指「(前海)海都未填,遠咗些少」,賴即反問曾蔭權「咁我哋下一代點?」他批評港府沒有危機感,還以為自己仍然是「大哥」,事實在倒退中,又稱港府應居安思危,從教育方面入手,積極栽培下一代年輕人,以保持競爭能力。
經濟學家關焯照指出,香港以後廠形式配合前海發展,無可否認會變成被動角色,雖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短期內不會受到威脅,但隨着上海將發展成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十年八載後前海的經濟發展成熟,亦會成為珠三角的重要金融中心,到時外國資金可自由在當地流動,造成香港被邊緣化,「香港變相跟住人哋走,領導地位將會慢慢消失。」
他又認為,雷曼迷債事件是一個教訓,香港要保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未來幾年要先透過改革及規管化堵塞金融體系的漏洞,「搞好金融體系,先可以提高國際金融地位。」
粵港八項合作協議內容
1.探討在前海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2.落實CEPA及補充協議五、六和在廣東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
3.成立專責小組,推動金融合作
4.推動港深機場軌道連接早日達成共識,並在深圳前海設立口岸,便利兩地人流物流
5.推動疾病聯防聯控合作,包括開展疫苗研發及生產,提高兩地應對傳染病能力
6.創新合作辦學模式,積極推動香港高等院校在廣東合作辦學
7.致力改善區域空氣質素,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和企業清潔生產
8.提高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水平
六大產業的部分建議
1.教育
預留兩幅市區土地及檢討法例,發展私立大學。
2.醫療
預留四幅土地發展私營醫院;並加快建立兒童專科及神經科學專科卓越醫療中心。
3.檢測和認證
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在成立後六個月內,聯同業界制訂以市場主導的三年發展藍圖;將更多食物測試工作外判、鼓勵中藥業定期為其產品進行基本測試。
4.環保
擴大政府的環保採購清單;停止購買鎢絲燈泡,在用完存貨後改買環保燈泡。
5.創新科技
提供財務或稅務誘因,鼓勵私營機構增加科研投資;探討科學園第三期的可行性及發展計劃。
6.文化及創意
加強培育文化藝術;加速改裝或改建工廠工廈,為文化及創意產業提供可用樓面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