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指點江山:海外購併借奇兵

中國號稱「世界工廠」,對能源、礦產和大宗物資有巨量需求,但又「地大物不博」,原油、鐵礦砂、有色金屬、橡膠、木材、紙漿乃至小麥都要大量進口。早在六年前,當時中國外匯儲備只有四千億美元,筆者就曾在會議和報章大聲疾呼「好鋼用在刀刃上」,外儲應着重資本輸出,購併海外能源、礦產,在供應和定價方面爭取國際話語權。六年過去了,中國外儲的投放對能源、礦產購併未給予足夠重視,向金融產品傾斜結果卻是「敗走麥城」,「學費」高昂。

去年九月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令國際上不少大型資源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商品價格指數跌到近年低點,這正好是坐擁兩萬億美元外儲的中國大舉出擊收購海外資源的好時機。遺憾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在大禍臨頭之時,不僅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而且還實行投資保護主義。前者有美國政府撥款拯救汽車業時規定只准購買本國鋼材為例;後者則有最近中鋁注資澳洲力拓增股至百分之十八的交易受阻為證。故此,日前美國財長蓋特納訪華時,中國領導人引人注目地將以往「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訴求改為「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這一提法的更新,正好說明中國投資海外資源並非一帆風順。

發人深省的是,在盛傳中鋁注資力拓的一千五百億港元交易告吹的同時,一家港資上市公司在收購OZ礦業公司手上的印尼大型金礦時,卻順利取得澳洲外資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顯而易見,阻力針對「中」字號,根子在於政治考慮即對中國崛起的疑懼。所以,在購併國際資源活動中,應注意發揮香港企業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商場如戰場,主力正面強攻不成,不妨借助偏師側後迂迴!